分享

出道20年,这个男人就没演过烂片!

 外滩TheBund 2020-06-10

华人第一位柏林影帝

出道20年几乎没演过烂片

别人都夸廖凡演技好

他却说:

“每次拍戏我都觉得跟没拍过戏似的”

上周末贾樟柯新片《江湖儿女》上映,虽然对电影的评价有好有坏,但几乎没有人否认廖凡演得太好了。

电影中,廖凡与赵涛饰演一对来自山西大同的情侣斌哥和巧巧,在2001年到2018年的三个时间段里,他们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后来遭遇变故分道扬镳,各自历练之后最终又在大同重逢。

与《邪不压正》的张扬肆意截然不同,《江湖儿女》仍然延续了贾樟柯的现实主义风格,从镜头语言到演员的表现,都极尽克制。

廖凡饰演的斌哥,台词非常少,人生起伏却很大,全靠行动和细微的表情变化来表现内心的风起云涌。

影片开头麻将馆里,三言两语间展示出江湖地位。三峡时期与巧巧在小旅馆分手时,所有的愧疚与困顿都在沉默的对峙里。

最后一段脑梗偏瘫,跌入人生谷底的斌哥,在床上一寸寸挪动身体,没有眼泪,没有戏剧性的大哭大闹,我们却能感受到角色深入骨髓的绝望。

而正是因为这种克制的表演,看起来才特别真实,特别有力度。

两个月前,廖凡在《邪不压正》里演的下巴酷似朱元璋的野心家朱潜龙还让我们记忆犹新,这次《江湖儿女》里人狠话不多的斌哥,又让他“换了一张脸”。

从影20多年,廖凡的角色虽然不算多,却个个有特色,个个不一样。从《白日焰火》到《师父》,从《邪不压正》到《江湖儿女》,可狂野可内敛,可性感可猥琐,可刚硬可温柔,演什么像什么,想让人不爱都不行。

借着《江湖儿女》上映的机会,我们采访了廖凡,以前听人说他话不多,然而实际上聊起角色和电影来,他不仅讲了很多,还很细致。

只有被问起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时,他才会惜字如金只说两个字:生活。

“他不想让喜欢的女孩突然一天变成寡妇”

斌哥虽然是《江湖儿女》男主角,却并不算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原本他是大同当地一个“江湖大哥”, 遭遇意外入狱之后,抛下为他坐牢五年的女友巧巧(赵涛)远走三峡经商,还有了新女朋友,最后中风偏瘫,才又回到大同找巧巧。

以至于《江湖儿女》北京首映之后,有观众问廖凡:觉不觉斌哥有点渣?

廖凡回答说,“可能不一定没在一块就表示心里没有对方,不一定说在一起就很爱对方。人和人的情感还是很复杂的,他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而爱情只是各种情感当中的一部分。”

“他为什么不跟巧巧结婚,我觉得他也是处于同样的考虑,他不想让这个女孩突然有一天变成寡妇,因为他身处的这种环境,在那个非常的阶段,可能他还是有那么一点行走江湖的小人物(的感觉)。又在人生的高点当中跌下来,他觉得面子上会受不了。在你最落寞的时候,可能你不愿意让最亲近的人看到你这样。

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不仅知道要怎么演,更明白为什么这么演。

其实熟悉贾樟柯的人,都不难从《江湖儿女》里看出他以前作品的影子:与《任逍遥》同名的两位主角,与《三峡好人》类似的场景,还有《山河故人》的叙事结构。

为了拍这部影片,廖凡不仅都看了这些电影,还花三个月学会了山西话,甚至专门去医院观察脑梗病人的生活。

“因为我确实在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多,所以我还是想知道真实的脑梗病人,他们的日常是什么样的,我就去到医院,近距离地去接触他们和他们交谈。

后来大概过了几天之后,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虽然我也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患者,他也愿意跟我敞开心扉,但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心里过意不去,就结束了这一次观察。”

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难度,还是在于长达17年的时间跨度

这17年又正好是我们的社会发生巨变的17年,要演好时代变迁给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阅历。

“电影里这十七、八年的时间段,从2001年到2018年,大家包括我本人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对这个并不会感到陌生。

电影当中所说的这些舞厅、录像厅、街头的暴力,甚至于像在三峡移民潮中区域做企业开发,虽然我没做过企业,但是这些事情是都会有的,多多少少能够感受到。

当然这样的人物确实是离生活也没那么远,多多少少身边的朋友见到的人,或者某一些有意思带传奇性的人物,他们可能是有好多人的影子串在一块,组成我现在扮演的斌哥这个人物。”

“你就像一个傻瓜演员站在那,简直太失败了”

写实是贾樟柯电影的一大特色,所有的人物都追求朴实和真实,但对于专业演员来说,返璞归真其实是另一个困难。

“拍他的片子有一个问题就是更要隐藏自己,虽然你不可能完全把自己隐藏起来,但起码要做到把演员这个职业隐藏起来,因为站在一堆非职业演员当中,你就像一个傻瓜演员站在那,那简直太失败了。”

“所以我觉得赵涛是非常优秀的,她在和贾导这些年的一系列合作当中,她完全已经成功把自己融入到一群非职业演员当中,在那种不动声色当中能够感觉到暗涌,真的是暗涌。”

比如中段斌哥和巧巧在奉节小旅馆里诀别的那场戏,本身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性很强,但拍摄的时候却尽量去淡化这些冲突,抹掉那些所谓的戏剧性。

《江湖儿女》的拍摄过程都没有排练,廖凡跟赵涛也不会提前讨论拍的时候要做什么配合、要有什么反映,只等导演把摄影机架好,之后就让故事自然而然地去“发生”。

而本以为很难找到感觉的戏,只拍了两、三条就过了。

“演员还是越老越吃香”

前段时间关于演员“怕老”的讨论沸沸扬扬,我也问了廖凡这个问题,他却觉得“演员还是越老越吃香”。

“以前我一个朋友,拍《绿帽子》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导演叫刘奋斗,他那个时候老跟我在那聊天,他就说其实当演员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有点难,意思就是懂多大的人情演多大的事,你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会对你有帮助。”

“像《江湖儿女》这样,可能我年轻的时候也可以演,没问题,找我演一个岁数更大的我都可以做到,通过技术、形体、台词或者是化妆一系列的帮助,都可以做到。但是那个就是在演,而不是你真的有那么多的有感而发。”

“你的本身对于生活对于经历的感受多了,心中积累的东西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廖凡属于特别“不着急”的那种演员,回顾他的从艺历程,就像是一点点的往缸里加水。

1997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先是在《半生缘》《恋爱的犀牛》等话剧里打磨演技,之后又演了《将爱情进行到底》《致命邂逅》《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电视剧。

后来结识了导演刘奋斗,在他的两部电影《绿帽子》《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里演主角,让文艺电影圈开始关注这位外形并不算突出的青年演员。

虽然之后也参演了《失恋33天》《让子弹飞》等大热电影,但直到2014年,他凭借刁亦男《白日焰火》成为华人里第一位柏林影帝,仍然很多人说廖凡“戏红人不红”。

梁朝伟给廖凡颁发柏林影帝奖杯

幸好,走红也从来不在廖凡的人生目标里。

很多人说他没演过烂片,因为他本身接片就很谨慎。出道20多年,多的时候一年也就两部戏,有些时候一、两年都没有新作品。

一年能拍一部就不错了,我觉得已经很多了,毕竟好的并没有那么多。拍多了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多想说的东西。”

而表演仍然是他目前唯一想要继续做的事情。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廖凡的哪一部作品?

采访、文 _ 阿作

编辑 _ azuo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