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6分的《阿拉姜色》 是本周末上映的新片中评分最高的 虽然排片率不到0.7% 我却特别想推荐给你 本周电影院上映的新片里,有一部叫《阿拉姜色》的电影,它可能注定没法票房大卖,却不应该因为仅仅0.7%的超低排片率而被埋没。 豆瓣7.6分是本周末上映新片里的最高 与去年口碑不俗的《冈仁波齐》类似,《阿拉姜色》也是一部藏族题材的电影,片名就是藏语,大意是“请你喝了这杯美酒”。 《阿拉姜色》 片中倒有一段我超级喜欢的场景贴了题目,说的是一家三口在夜色之下,围着篝火唱着祝酒歌,背景是被火焰照得泛出黛青色,重峦叠嶂的高原,近身处都是散落的石块,或许这些石块也与这高原都有了遥远的年头。 初看场景都是温馨的,可细看,这一家人有些不同寻常的端倪,就像《小偷家族》里的一家人,挤在蜗居的屋檐下看别人家的烟火,看起来也是亲密有爱的。 生活,很多“看起来”的背后是“不忍看”。我觉得完全可以从这一场戏里把故事大致说说。 中年藏族夫妻唱得合拍,互相敬酒,可是是不是有一些过于相敬如宾?祝酒的本意是劝远道而来的客人停一停,缓口气,姑且把这疲惫的身躯放置在家里。 把身体停驻,是不是有些像夫妻之间的关系。身体是这个家的了,是你的,而心呢。 女人俄玛与丈夫容中尔甲(是,就是那位唱着《神奇的九寨》的藏族歌唱家,后面我要专门赞美几句)是二婚,女人的前夫病逝后又嫁过来,前面生的儿子放在娘家。 儿子也在篝火旁,闷闷不乐,不苟言笑,眉头紧锁,就是那种青春期要死不活的样子。 他恨容中尔甲,他不愿意接纳自己进自己的家,连带他也恨自己的妈做不了主。 在姥姥姥爷家,舅舅行驶了一部分父亲的职责,管教甚至有时候打骂一些,厌学,在学校里看谁不顺眼就要打架。 典型的问题少年。他最初是不想面对亲妈跟容中尔甲在一起,所以要把自己的头装进塑料袋里,不看。 容中尔甲,在西藏里算是个体面人,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穿衣打扮相当讲究,骑着电摩托穿梭在县城里,他曾经试图骑着电摩托拉老婆从朝圣的路上回来,可最终还是靠自己的腿陪着老婆走完朝圣的路。 就是这么一家人“凑合”在了一起。 有一道谜题横亘在夫妻间,使得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貌合神离”。 这道谜题是电影一开始,导演就扔给俄玛和观众的,俄玛做了一个梦,然后哭醒了,哪怕身患绝症也不想在医院里治疗,瞒着丈夫执意要去朝圣,朝圣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其实就是告别,她当然知道这是不归路。 朝圣,从观感上看,是观众跟俄玛一起来完成的,它要去解题,这个梦到底是什么? 在电影的前半部,可能跟其他朝圣电影区别不大,主要去展示女人的坚定,如何赶走来劝自己留下的丈夫、弟弟甚至孩子。 最初同行背行李的两个女孩,也是熬不住放弃了,这两个女孩在寓意上是“正常的女人”,有的接受了搭车司机的调情,接受了人间的情欲,有的要去村子亲戚家过夜,这是贪恋家庭的温情。 唯独女人,决绝地走向心中的布达拉宫,有一次病倒在公路边,赶过来的医生明确表示这是在找死。 朝圣,对于女人来说,就是用生命去祭奠。看到这里,或许你的感受是,宗教信仰对于人实在有不可取代的感召力。 容中尔甲担心老婆的安危,也放下体面的现代人身份,真真正正像个藏族汉子,捡起熟悉的仪式和生存技巧陪着朝圣。 但实际上,他也要解题,他想知道老婆为何那么倔强? 夫妻两个带着问号上路了。 问号,让朝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宗教仪式,多了一些悬疑。 自然法则是残酷的,路程行了大半,女人最终还是撑不住,弥留之际告诉了容中尔甲,原来她的前夫也是在医院病死的,他是想去朝圣的,自己没有陪她。 那天晚上,她梦见了前夫,似乎在责怪自己的言而无信。她要朝圣,是要还了这份情债。 说出来,女人去世了,而情感的负担就像行李一样放在了容中尔甲的身上。 有一场戏挺感人的,丈夫的眼泪滴在女人的手背上,晶莹剔透,和后面有一场戏里开出的“酥油灯花”互相呼应,它预示了女人俄玛因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换取了无憾,无杂质的救赎,这一刻丈夫选择原谅对方的欺瞒。当然,情绪有反复是人性里多么正常的事儿。 按现代人的话说,容中尔甲“背锅”了,他手里有两张夫妻合影,一张是饿玛与前夫的,一张是与自己的。 他有私心,把前面那张撕成两半,赌气式的要让他们今生不能白首偕老,在庙里,在神看来也不能在彼岸团聚,各自的一半贴在墙上,隔着一段距离,就像两人隔着生死好多年。 与此同时,容中尔甲要学会跟继子相处,他不能解答为何不接纳这个少年入了自己的家门,怎么说?承认自己有私心?谁不希望爱这个东西是全然是自己所拥有的,完整的。 但也是爱逼迫两个人必须相处,他们都爱俄玛,决心把未竞的朝圣路走完。一条路被导演讲出了轮回,我是很感动这样的巧妙。 朝圣最初是女人前夫要做的,女人多年之后去完成,没完成,就交给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像是一杯美酒,敬过来敬过去,传到了容中尔甲手里。 少年,其实是这杯美酒,是一对夫妻,中年人在人间精心炮制,饱含怜悯,无比珍视的一杯酒。 容中尔甲接了,是要负责的。 在后半程的朝圣路上,一头死了妈的小毛驴加入了,这个毛驴可不就是少年的影子。 一个全新的“三口之家”又搭建成型。 两个人风餐露宿,少年的外型越来越野,像个没人管的野孩子,可是他不再气哼哼的,不再像小野狗盯着人,眼神也淡然了,他长大了。 容中尔甲像个当爹的帮少年理了发,少年看着一张合影,原来容中尔甲还是把饿玛和前夫的照片贴好了。 他此刻还有一个微妙的心愿,他希望就当此生,饿玛与前夫还是团聚的,可在彼岸,总有那么一世,他和饿玛是团聚的。 在此时,我觉得宗教是伟大的,它让人们信仰了时间是非线性的。 我所喜欢的是,《阿拉姜色》正视了那些苍穹之下努力活着的子民骨子里的怯弱与自私,人是与这些不完美的Bug抗争了一辈子啊,朝圣是救赎,可朝圣本身就像是人生的形象化展示,充满了遗憾。 是连朝圣,都不应该成为“我执”,到不到达,谁到达,都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终于敢说出心里的那句话。 难得的是,我在《阿拉姜色》里,甚至找回了一些看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的感觉。我们有太多的电影立场鲜明,褒贬明确,不乏夹杂了鸡贼算计的动机,为什么华语片不能够像是枝裕和一样去平视人性? 当然,导演松太加固然达不到是枝裕和的艺术水准,叙事手法还是有些楞,后者作为讲述人生的大师,当然也可以说分不清哪处是精妙的设计,哪处又是天赋的敏锐洞察。 最后,就说几句容中尔甲吧。早就知道他是上晚会的民族歌手,是卡带里飘出来的声音。 真的没想到,他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演员的全部素质,演得毫不做作不说,而且是沉进了角色里,疲劳,委屈,隐忍等等情绪都表现得恰如其分。而这些情绪,我觉得是普世的,是日常很多中年人都能感受到的。 《阿拉姜色》是个好片子,我推荐你,也请你喝了这杯美酒。 ps.因为此片院线排片率实在太低,想看的要抓紧本周末的时间哦~下周恐怕就找不到啦。 文 _ 钱德勒 编 _ 阿作 图片除特别标准外,皆来自乌镇官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