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个95后男生开面包车从上海到南非,战争、天灾、勒索……这是改变一生的170天

 外滩TheBund 2020-06-10

从上海去南非好望角的方式有几种?

三个95后男孩选择了最快乐的那种

我们开面包车去



2018年2月5日, 3个20岁出头的男孩Ready、东尼和荆诚开着一辆没有空调的五菱面包车从上海出发了。

他们给这辆车取名“波波迪”,目标是一路开到南非。

从上海开到南非的五菱面包车“波波迪”

这不是一个浪漫的、说走就走的故事。一路在亚美尼亚因大雪差点滑下悬崖在马里撞上死驴车子几近报废、遇上喀麦隆西南部打仗不得已众筹渡河、沿途数次被海关和警察勒索......而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之外,3个人的不断争吵也增大了前进的难度。

在向我们回忆起那段旅程时,东尼的语气出人意料的平静,出发的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相信开着面包车真能去南非。

170天,穿过三大洲,跑了48113公里踏上34个国家的领土。抵达好望角的那一刻,他们第一次证明这世上确实有一条路,从中国上海通向南非开普敦。


聊天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年轻人身上无法估量的冲劲和探索精神。对他们来说,生活的一切仿佛都重新开始,所有单行道都化为罗马大道,“远方”再也不遥远。

Ready和东尼在好望角

回国之后,Ready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感觉这个世界没那么大至少从几何空间感上来说没那么大了从大陆的一头到另一头慢慢悠悠开开车半年时间也就到了我们依然还是可以在陆地上一步步前行的方式来丈量和探索整个世界的。

大西洋的风一直在吹。比风更永久的,是人类的希望与坚持。

行程路线
 

01

开车去南非 困难重重


2017年9月18日,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95后男孩Ready发布了一个招募启事,他要找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从上海开车去南非。

他的学长荆诚比他大一岁,和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公司为山区的孩子建图书馆,业余时间当街舞老师。他正处于自我价值的怀疑当中:我是否应该按部就班地找个工作或者接受家里的安排?

东尼和荆诚同龄,是纪录片自由职业者。当时他失恋了,一起合作的小伙伴又各奔东西,刚好想换个环境拍部更好的作品。

这时候除了“要出发”,没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未来正等着他们做主。

荆诚说,生命是父母给的,但生活是自己选的”。

三人在车上喷写了“Choose Life”的字样
 
从新疆出境,第一站是哈萨克斯坦,这个地方曾被称为“荒原共和国”。

应了这个名儿,不太靠谱的谷歌地图把三个人带到了荒原之上,也让这场危险又简陋的环球旅行还没开始就差点结束。

东尼把这段路称为整场旅程中对生理挑战最大的一段。零下25度的无人区,满地都是坑,“波波迪”艰难地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爬行着。

而在快天黑的时候,“波波迪”陷进了雪地里。

一个人开车,两个人推车,“波波迪”却纹丝不动。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在车里过夜,第二天走12个小时到最近的城市求助。

即便如此,三个人还是觉得要再试一试。终于在彻底天黑之前,他们用千斤顶架了车,又轮流钻进车底铲雪,生生挖出了一条路。

这世上本没有路,就等着第一个人把路走出来。

在哈萨克斯坦

极限的温度是对肉体的考验,而心理上最难熬的,是从尼日利亚到喀麦隆的那段日子。

2018年6月,喀麦隆的西南西北省地区在闹独/立,Ready有一位朋友正好在西南省参与中国公司的公路建设项目。他告诉Ready,所有的外国人都已经撤离这片恶性袭击频繁的地方,每天上工都是死里逃生。

想要安全通过战争区,摆在眼前的只有一个办法:坐渡轮绕过危险路段直达喀麦隆的杜阿拉。

Ready说,“最开始渡轮站的负责人开价120万中非法郎(13000人民币),后来经过我们和黑人老板卖惨、卖梦想,最后讲到了100万中非法郎(11000人民币)。”

迫不得已之下,他们在Ready的公众号上发起了众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募集到了将近6万元,600多人伸出了援手。

我问东尼,有没有想过没筹到钱怎么办?

决定众筹的时候没担心过没钱的事,就完全不想这个事,没有Plan B。”

船票收据

船资解决了,但不是每天都有船。又等了一个星期,他们才在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尔坐上了前往杜阿拉的货运轮渡。

几内亚湾,轮渡上(左二为Ready)


Ready很遗憾没能把黑人工人们把“波波迪”从渡轮上卸载的场面录下来,“西非的黑人们对相机和拍摄非常敏感。”

“黑哥哥们当中有一个带头的先是用很独特的方式吹口号,鼓动大家一起发力,在最困难的环节,他甚至带领大家一起唱起了歌。”

重新拥抱了“波波迪”,就轮到工人们索取报酬了。身上再没有任何现金的Ready迫不得已把车上的水、面包、饼干、烟、酒全都慷慨解囊。

把“波波迪”卸下渡轮


02

外患之外,还有内忧 


即便山一程水一程,东尼和荆诚却一致认为旅程最大的拦路虎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内部的争执。


刚出中国,东尼和荆诚就在哈萨克斯坦打了一架。现在东尼已经忘记两个人说了什么,只记得是住进青旅的第2天, 一大早荆诚在捣鼓当地的电话卡,两个人态度都很冲,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

东尼说,他当时想,在国外打架闹事,万一遣返了整个旅行就黄了。想通了他立刻向荆诚主动道歉,两个人握手言和。

“我和Ready总是能就一切问题吵起来,”荆诚举了个例子,“在塞内加尔非洲复兴纪念碑前拍了张照片,我和Ready因为拍照技术问题从白天吵到深夜,拿笔记本画图解题式吵架,东尼就在后座当裁判。”

“除了东尼多次撞车我俩一致同意禁止他开车3天,其它时候东尼都是看热闹。”他补充道。

比起说是看热闹,这时候的东尼已经吵累了,”认命了”。后期他尽量不参与争吵,什么都交给Ready决定。

3人在塞内加尔和当地的高中生打篮球

03

追逐这一整个世界的风 


在荆诚看来,这段短暂也漫长的时间里,跨文化、国界、宗教和地貌的观察是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伊朗的汽油只要1.3元。

伊朗

塞尔维亚的破败感满溢着前苏联风貌。

他们还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纪念馆中看到了毛主席送给铁托的生日礼物。


塞尔维亚

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赶上了塞切尼浴场的派对,这是Ready第一次在夜店过夜。

匈牙利

非洲的第一站是摩洛哥。之前Ready为了签证在土耳其和荆诚、东尼短暂分开,卡萨布兰卡是他们的会师之处。

他们在这里看了法语版的《复仇者联盟3》,荆诚跑去剃了一个灭霸同款的光头。

光头的荆诚

在塞内加尔,被海关勒索了近4000人民币,整趟非洲之行,也从此加上了“反腐”的关键词。

反腐还没成功,东尼就撞车了。

无需慌张,他们仅仅用透明胶粘了粘破裂的防护栏就再次上路——来到非洲后我们对车的观念已经完全改变了,什么是好车?只要能开得动的,就是好车!”

塞内加尔

大概只有在非洲国家,才会遇上在马路上撞驴的机会。

充满暗示的暴风雨之夜,地点是马里边境,主人公是路中央的驴。车子撞上去腾空半米,不光防护栏彻底歇菜,防冻液管道也完全破裂。 

绝望只维持了一小会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自救。Ready和荆诚尽力救回了濒危的防冻液管道,用绳子绑住了钢梁。

凌晨四点,身残志坚的“波波迪”带着他们到了边境。


马里首都巴马科 

这一站是布基纳法索,必须要修车了。

修理店的黑人小哥没见过五菱,也没有零件,完全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修好了车,收费不到人民币200元。 

Ready说,看着破车一点点变好,泪水真的在眼眶里打转——从此“波波迪”改名为“钢牙波波迪”,纪念他的劫后重生。


师傅为我们重新焊上钢梁

而在坐轮渡来到喀麦隆的第一天,世界杯开始了!

非洲的足球氛围非比寻常,还有非常多热心给予帮助的同胞,祖国的温暖遍天下啊。

在喀麦隆修变电站的中国同胞

在加蓬,他们还穿越了赤道——茂密如织的绿色植被吞噬了大地,自然是最伟大的造梦师。

路过的加油站旁,有人支起了投影看球赛,青年人围着鼓唱歌。“这种场景让我们想起了父母口中80年代的社区电影,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你现在正在穿过赤道”

加蓬的中非赤道雨林

再次来到旅游国家,已经接近旅程的终点。纳米比亚号称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三个人却倒霉地碰到了砸窗抢窃。

不过这里的拦路虎不只有强盗,还有大象。

没有人可以拒绝猫咪,大的也不行。

“感觉这条路,看不见终点”。离开了纳米比亚之后,在上路的第165天,Ready、东尼和荆诚真的把“波波迪”开到了南非开普敦。

04


把车开下去! 

 
出发之前,荆诚组织了一次图书募捐的公益活动,他们把募集到的近500本书带到新疆,捐给了哈密市特殊儿童学校。

这趟旅程,不止是为了观光和无法捉摸的成长。

Ready和东尼最喜欢的电影,是获得201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寻找小糖人》。

支持这两个人排除万难来到南非的精神力量,就是“小糖人”。找到了它,终点才算得上是终点。

虽然在“老糖”的唱片行没有遇到本尊,但通过讲述自己的追梦路,他们还是通过店员联系到了“老糖”,还被邀请去其家中做客。

“老糖”的魔法屋里,他分享了《寻找小糖人》的拍摄故事,Ready和东尼讲述了他们的面包车冒险。

这是一个《寻找“寻找小糖人”》的童话。


东尼、老糖、Ready

和所有童话故事一样,经历了几番波折,简单而满足的大结局多少失去了斑斓之感。

真正到达南非,几个人的心情没有想象中澎湃。所有情感仿佛在一霎那沉淀到脚底,又慢慢落到大西洋,被海风撕裂在空中。

Ready在文章里写道,“似乎好望角已不再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终点站,而只是我旅途中和所有地方一样平凡的下一站。”

美好和海的气息牵着手留在了空气中,永远萦绕在了Ready、东尼和荆诚周围,平凡如同每一日都照常升起的太阳。他们晒黑了、发型变了,看上去好像换了一个人,但真正改变的地方,是肉眼看不到的。

西撒哈拉的海边悬崖
行程结束之后,Ready和荆诚去了美国留学,东尼开始剪辑他们这次旅程的纪录片。

今年年初,他制成了自己第一部长篇纪录片作品《Choose Life公路旅行》,这是属于他们的“小糖人”。

纪录片《Choose Life公路旅行》预告片,全片爱奇艺有资源

纪录片的最后一集,车快到好望角的时候,他们倒数着“300米!200米!”,喊着“把车开下去(到海里)!”,“Choose Life!”

也许有一天, 记忆的衰退让他们忘记了这一天的咆哮时的心情,但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已如血液般蔓延。

也许这就是选择我人生的意义。

东尼给Ready在好望角拍下的照片
文 / siri110
部分素材来自东尼制作的纪录片《Choose Life公路旅行》、Ready的公众号ReadyIChooseLife
图片来自Ready、荆诚、东尼,所有文字和图片内容均经过授权,盗用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