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形式下,各行业的危机感突然增加,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最终都无法摆脱“打工佬”的状态,特别是现在坊间流行的35岁危机年龄段 。 许多人,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了,也是感到了一线迷茫,曾经初入职场的那份激情突然消失了,曾经那些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企业光环,突然变得黯淡无光。 回首自己转行到房地产的7年来,一路也是磕磕绊绊,也是感谢这一路上给予帮助的领导们,这几年在这些领导的身上也学到了不少。 所以我的感触是,职场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去发现,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这还要几个职场经验。 基层人员技术能力要强 我是09年大学毕业,多了5年,那时大专毕业直接升到本科院校多读了两年,毕业后,到了本土最好的施工企业做施工员,在自己的努力下,第三年升到了项目生产经理。 因为在施工企业主要就针对现场的劳务管理,由于我们的项目是政府项目,资金方面不存在太多问题,所以业绩很好,那时人少,我什么都干测量、施工员、钢筋下料什么活都干。 最后项目完成了,项目经理看到我这个人技术能力也强,对于劳务的组织能力也是不错,就跟公司提议让我做生产经理。也是很幸运。 但是真正能学到综合管理能力的还是我跳槽到房地产企业后。 2013年,那时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而且薪资方面也是很高,由于施工企业常年在外,给到照顾家人的时间就很少了,所以在家人的要求下及刚好有机会的情况下。 我跳槽到了本土一家龙头企业做高级土建工程师。 那时的项目总是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很稳重的项目总,他个人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复旦大学毕业带着知识分子形象的感觉,而是像经历了很多的社会历练出来的,曾经在万科做了5年,然后就到我这个公司了。 他说他进万科时也是一名土建工程师,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5年之后必须当上项目总,最后实现了。 在房地产企业,很多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都是看不起现场的建设单位工程师,因为他们觉得,甲方工程师都是专业知识很差的,只会用嘴巴说,不会干实事。 我们的项目总,那时是管培生,说实话现场很多和学校学的东西不一样,而且他一个复旦大学建筑专业的大学生,出到社会就干一基层工程师的活,人家自己看不起他,人家不会认为你是复旦的就看高你,都是以工程师的要求看待你。 所以,他也是处处挨施工单位为难,但是我们的项目总也是不服,天天到现场去跟着施工单位的施工员、下面的木工、钢筋工学习,回到办公室就学规范,学标准。 通过半年的学习,你完全弄清楚了现场施工的相关要求,而且也是帮助施工单位优化了很多施工工艺。 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看到这小伙子半年时间,能力提升很快,也是对施工管理方面很熟悉,也不会为难他,后面什么事情也是找他商量解决。 后来,他们那个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工作都是集团的前五,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像一家人一样,非常和谐。 他在我们入职时,组织我们这些新入职的员工谈到他的经历,这也让我们这些新员工知道,做到一线基层员工,你要想管理好施工企业,你就必须要去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要求。 只有你了解了施工要求,你才能施工单位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施工是否合理。 才能权衡施工方和建设方的利益点,才能避免发生过多的矛盾 他说,作为一名基层一线人员,专业知识是你必须具备,这是你管理的根本,也是为你做决策的基层,也是走上更高岗位的前提。 那时我也牢记了他这一条,在那个公司的时候也是学到了,很多,最后也是升职到了土建经理一职。 最后因为有更高的平台,我选择离开了那公司,到一家500强企业。但是还是和这项目总保持交流,也算是自己进地产行业的第一任导师。 工作必须制定目标计划 2015年,在网上看到,有一家全国前10房企,要到我们当地开发项目,我看这是我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于是果断的去投简历,后面真的被选中参加面试,很高兴,最后成功过关。 最后2015年8月入职到新的公司,我们公司拿的这块地,地段比较偏。 那时,周边什么配套没有,我和几个从公司总部派过来的老员工就窝在集装箱里面办公。 项目总是进公司有12年的老员工了,公司的很多要求他都很熟悉。 那时,刚进到公司,每天就是按原来公司的工作习惯,一天往现场跑。 因为,那时是项目前期,做勘察,要看现场进度和数据,怕出问题,所以就天天往现场跑。 当然,项目总看见我们比较勤快也没说太多。 有一天,项目总找我们这个坐下来座谈,说这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很多,看大家工作也比较辛苦,但是工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今天给大家梳理下工作。 首先,我们这个团队是刚组建的团队,大家等于聚到一起创业,怎样把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提升,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下面讲几点:
就这五项要求,含括了所有的大部分重点工作,设计全线条的部门,定时间定责任人,高效执行。 在当地工作中,我们根据策划落实工作、根据计划铺排现场进度、根据销项表进行每天现场碰头会工作安排。 在此工作要求下,我们的营销中心实现了60天开放,外部永久市政道路30天完成通车,70天完成了开盘工作,实现了开盘去化92%,销售额达2.5亿。 这个项目完成后,每个参建的项目同事,全部晋升一级。 这个项目也为我们区域培养了多个部门的部门总,包括我。 通过这位领导的一次谈话,我思想有的很大的扭转,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时,总是埋怨工作多杂。 其实,是我们的方式不对,我们自己把自己陷进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迷失自己。 工作前期有策划是给我们明确工作全部思路,工作排计划是让我们有目标,工作有销项是让我们知道分轻重缓急。 后面经过这个项目后,我也是晋升到事业部的项目管理部负责人。
通过了第一个项目的成果,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得到了事业部总经理的认可。 也被调到事业部担任项目管理部总经理一职,这时,上级领导直接是事业部总经理啦! 我们总经理是一名管培生,他是北京大学毕业,而且是留学博士。 到公司也有差不多10年时间,从集团到区域再到事业部,集团的业务非常熟悉。 这个人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公司经营思路也很清晰,个人有很强的职场气势。 由于,调到事业部,我们的事业部也是刚刚成立,就是为了冲击当年的50亿目标,深耕三线城市设立的。 由于,刚从一线工程到管理平台,我整个人没有什么思路,所以很多东西刚开始做的不是很顺畅。 因为,这个事业部各部门都是刚成立,很多部门负责人都是负责单个项目的单专业线条负责人。 大家的思路还是项目的思维,我们领导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于是,专门的训练我们这帮部门负责人。 每周固定一个时间召开部门例会,每个部门负责人,上台汇报工作,每个人就给5分钟。 讲实话,我们这些部门负责人在项目真没什么这样汇报,在项目汇报也是简单讲的重要事情就完了。 每次,汇报完,总经理都点评,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注意? 刚开始汇报时,我们都是超时,而且汇报都没有把握重点,最后都是感觉到很无奈。 但是,我们的总经理,都是很耐心的指导。 后来,我们每一次汇报都比前一次汇报的好,PPT水平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来这些部门负责人有些升到区域助理总裁或者区域专业线条负责人。很多都是集团讲师。 其实,每一次汇报的时候,我们总经理都会跟我们讲解里面的经营思路要求,跟我们讲,对于不同的领导如何汇报,如何让领导能够以最快的时间明白你要表达的内容。 也让我们这些从项目一线上来的职业经理人,明白什么去汇报,什么去管经营,做了角色的转换,后来我也升到了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职位,这个对于一个不是全日制本科的我来说,是很难得。 所以,在平台我们要懂汇报,懂经营。经营的思路全是在你有效时间里面去体现,只有懂经营你才能去管理项目,去帮忙项目。只有懂汇报沟通,你才能有效的和项目进行沟通。 总结 写这篇文章,主要也是为了给准备入职场的毕业生一些建议,也能让你们知道,自己入职场后,未来应该学会哪些技能,提升哪些能力。 同时也是告诫,初入职场的“新人”注意以下这些情况。 但如果遇到下面四类领导,我还是建议你选择走为上策: 1、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心术不正,特别会钻营。这类领导,德不配位,必受其累。 2、没有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或什么都不懂却偏偏自以为什么都懂,瞎指挥。 职场新人要警惕这类领导,因为他不会对你的职业能力提升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你陷入低效的忙碌中。 3、只会给下属安排任务,但功劳全部算给自己;或者总是把下属说得一无是处,自己像个超人。 这个类型领导,往往也是最不体恤下属工作难处的那一类,工作中你遇到障碍,很难得到他的纾困。 4、面对老板时无原则,面对下属时偏偏没了变通与包容。这类领导,也极少具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遇到问题,大多做了“甩锅侠”。 当然,如果你遇到好领导,那就积极配合,珍惜工作、学习的机会吧。 |
|
来自: 昵称6985386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