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桌上的“二师兄”

 德逌论道 2020-06-10
德逌醫道是一家专注于中医药大健康传承、传播、运营服务平台;
是“传承者+营销家”,以中医药为君,商业运营为丞,器巧为佐使,运用《四项五行运营法则》洞察道、法、术、器、势商业真象,传播醫道、商道,挖掘、投资、孵化、运营服务中医药项目,帮助从事于中医药事业的企业个人得到应有的尊重,盈利受益传承,让更多的大众和家庭受益于中医药。


中国古代并不常吃猪肉猪肉成为主流肉食的历史很短,古代也主要以羊肉为肉食。

《礼记》中记载,从周朝开始,将“牛、羊、猪”三者合称为“太牢”,是古代天子祭祀用的。汉代《大戴礼记·第五十八·曾子天圆》中对于各阶层用什么祭祀有详细的记载: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

中国古代物资匮乏,肉类其实只是达官显贵士绅们才消费得起的,普通的百姓逢年过节才有可能吃上一口肉。汉代《盐铁论》就有描述,“古者,庶人粝食藜藿,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意思是古代平民百姓吃的东西都是粗粮和野菜,要等到宴会、节日或者祭祀的时候才有酒肉吃。

在明朝之前,猪牛羊三者,猪的地位最低,虽然汉代时候养猪也很多,但是猪肉是“下等人”吃的,有身份的和有钱的都不吃猪肉,最后猪肉饲养也慢慢萎缩,到了唐代,猪肉更是没了地位。

猪肉的逆袭之路在明朝开始

明朝为避皇帝姓氏的讳,猪朱同音,所以猪不能叫猪,改称彘,明武宗朱厚照也发诏书不准杀猪来吃。后来明武宗去世后,此条法例被废除,因为祭祀需要用到猪肉,不杀猪不合礼仪和“祖宗之法”。

在此背景下,猪肉逐渐成了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类,到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18900口猪,10750头羊,猪肉已是后来居上。

猪肉之所以逆袭成功,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主要肉类,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成本低。猪的繁殖快,产量高,对饲料的要求低,而且猪的产量高,一胎可以生很多只小猪,而羊一胎只能生1-2只。

二、明朝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养羊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养猪只需要一小块土地就足够。

三、性平和。猪肉偏性小,略偏凉,烹饪后几乎为平性,所以我们常吃。不像鸡、羊性温,久食动风上火。

四、口味佳。猪肉味香嫩,无特殊气味,可以搭配做出的菜肴最为丰富。不像羊味膻,鱼味腥,牛肉老。

五、猪的粪便还可以用来肥沃田地,使农耕更加方便。

吃猪肉有什么功效?

甘咸平。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猪肉味甘咸,性平。猪肉主要是养阴的,能补肾、脾、肝之阴,能润泽肌肤,通便利尿,生津止渴。还有,阴虚瘦弱的人吃猪肉可以长肉增肥。

老年人也多阴虚,本能地会喜欢吃肉,尤其是猪肉,因为因为猪肉油水足,而血肉有情补阴比较快。


如何挑选和烹饪猪肉最好?

以壮嫩花猪,嫩而易熟,香而不腥臊者良。烹法甚多,惟整块洗净,略抹糖霜,干蒸极烂者,味全力厚,最为补益。古人所谓蒸豚也。

体壮肉嫩的花猪猪肉最好。因为肉嫩,容易煮熟,也就相对容易消化。肉烹饪后一般都有香味,这是因为脾主肉,又主香。肉是越香越好,香味能开胃醒脾。

猪肉最好的烹饪方式是蒸,蒸至极烂,使之易被消化吸收,且营养不流失,补益之力最大。从寒温平衡的角度来看,烹饪猪肉宜放一些性温的作料,如葱姜蒜、桂皮、八角、豆蔻等。


什么情况下不宜吃猪肉?
多食助湿热,酿痰饮,招外感,昏神智,令人鄙俗……若幼时勿纵其口腹,不但无病,且易成人。至一切外感,及哮嗽、疟痢、痧疸、霍乱、胀满、脚气、时毒、喉痹、痞满、疔痈诸病,切忌之。其头肉尤忌。产后食肉,亦勿太早。痧痘、时病后,须过弥月始可食也。

俗话说:“肉生痰,鱼生火”。凡是肉吃太多,就容易消化慢而生痰生热,伤脾胃。中气脾胃一虚,人就容易受外邪,容易感冒。

在感冒的时候,也不宜吃猪肉,尤其是油腻的部分,如猪头(猪头肉最难消化,而且性寒)、猪蹄等。因为外感时,脾胃是虚弱的,吃油肉既伤脾胃,又阻滞气机,不利于散邪。

凡是需要祛邪的疾病,都不宜吃肉,因为肉是补的,会阻邪外出。比如王孟英举例的哮嗽(喉间痰多,哮鸣咳嗽),吃猪肉只会更生痰饮而加重哮嗽。再如上吐下泻的霍乱,肠胃气机紊乱,你再吃肉,就更阻气机,更伤脾胃,从而加重吐泻。

另外,产后补虚宜清淡而不滋腻。七日之内,可以喝不油的肉汤,而不宜太早吃肉,不宜吃一切滋腻的东西。猪蹄可以充乳汁,生产七日后,可以适量吃一些,但如果产妇有湿热象,舌苔厚腻,这些所谓补品就不要碰,有害无益。

幼儿也不宜太早吃肉,小儿吃肉也要控制量,很多肥胖是从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小儿脾胃虚弱,吃肉多就生痰湿,表现为肥胖、容易感冒、思维不敏捷。家长过分的溺爱或焦虑,片面地认为吃肉才有营养反而害了孩子。须知“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不是说要刻意冻或饿孩子,而且强调不要喂太多、穿太厚,将孩子的一派生机给堵住了。


另外我们来说说猪油,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猪油,这些年却不敢吃了。它一再被黑化、唾弃。以至于我们这代人,甚至都没听过古书里那些猪油的神效,它默默地被记在《本草纲目》里,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30多个以猪油来做药的方子,并解释了猪油的功效:

“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

拎出来,哪个不是你需要的呢?猪油对中国人的护佑,是像药引子一样润物无声的。更多了解可看下方
(中国人欠猪油一声“对不起”,李时珍会告诉你猪油惊人的好处!

最后,我们以苏东坡的诗文来结尾: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