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冷门宋词,纸短情长,词尾是千古名句,惊艳了千年时光!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6-11

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有一些诗人所占的分量非常重。以至于,我们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他们的陪伴下度过的。比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维,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这些诗词或悲壮,或洒脱,或飘逸,或浪漫,或唯美……无不成为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会发现除了这些分量很重的诗人及其作品以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及其作品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学习,去欣赏。相对于那些很知名的诗人而言,这些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的作品却如星辰般闪耀,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比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位诗人,南宋词人刘过,就写下了很多优秀的词作,流传至今。其中,他的一首冷门宋词《唐多令》,纸短情长,词尾是千古名句,惊艳了千年时光。全词如下: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历史发展到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歌舞升平,让文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囿于书斋而产生的闲情雅志以及反躬自省,现在通通为“国破家亡”的文学主题让路。一时间无论诗人们快乐还是不快乐,他们创作出的多数作品都会有意无意地围绕着这件事。这首词也是如此。

作为辛派词人的一个重要代表,刘过的名气很大。在《全宋词》中,收录有他80多首词作。而这首《唐多令》就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代表作。词作中的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又名南楼,始建于公元1186年。20年前,刘过作为主战派代表,被派往抗金前线,曾经登上南楼察看地形。

一晃,20多年过去了,词人又以垂暮之身,在风雨飘摇之中重登南楼,心中不免忧国伤时,悲痛莫名。词人登上南楼,目之所及处,往日的风景并没有太大变化。然而,事过境迁,此时早已物是人非,怎不令人伤感?于是,词人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经典词作。

词作上阙描写眼前景色。一开篇,词人用了两个对句“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来概括出登楼所见景物。作为千年古城,武昌有很多风景名胜值得描写。可是,在这里,词人既没有描写秀丽山水,也没有描写亭台楼阁,只是描写了一泓寒水,满目荒芦。

其中,“满”和“寒”二字,情景交融,把萧疏的外部景色同低沉伤感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既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萧索暗淡的画面,也为全词着上了一层“黑白色”。而后,“二十年重过南楼”,看似直白,其实包含着多少感慨。20年前,他一身布衣,20年后,他依旧怀才不遇。期间经历了多少坎坷,难以诉尽。

此时,敌人虎视眈眈,南宋危机四伏,到处一片凄风苦雨。作为一介布衣,他人微言轻,不仅什么也改变不了,连个人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四处飘零。“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船未稳,说明词人行色匆匆,生活极不稳定。岁月无情,不消几日,中秋又来了,让垂暮之年的词人越发伤感痛心。

下阙过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承上启下,由眼前的景色描写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风景还是原来的风景,但故人早已不同往昔,一个“断”,多么残酷无情,山河虽在,却飘摇动荡,怎不让人心情沉重?所以,词人接着说道:“旧江山浑是新愁”。

词人为何会心情沉重?所见风景为何会如此灰暗?这一句道出了缘由。词人之愁,不是怀人,不是悲秋,也不是叹老,更不是病酒,而是一个爱国志士的忧国伤时之痛。当时,韩侂胄冒功急近,南宋政府国库空虚,一旦挑起战争,必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刘过不过一介布衣,根本无能为力。一句“旧江山浑是新愁”,既忧愁国家前途,又忧愁个人命运。这家仇国恨,这身世坎坷,让词人沉痛不已,却又无法化解。于是,他“欲买桂花同载酒”,却“终不似,少年游”。

词人本想借酒消愁,却愁更愁。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飘摇之后,词人的少年心早已远去。此时,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前途渺茫,一片灰暗。再多的美酒,都不能消去词人心头的“忧愁”。其实,不仅是词人,我们很多人在多年以后回顾往事,不也会有这种感受吗?

纸短情长,诉不清当时年少;岁月悠悠,道不尽别时离愁。经历了各种人情世故,尝遍了各种人情冷暖,我们很多人都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我们的心多多少少都会布满尘埃,再不复少年的天真烂漫。“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仅凭此一句,这首《唐多令》就足以惊艳千年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