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的理财产品已经赔钱了?那该怎么办

 yypa 2020-06-11

今天有人问了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

说有一个银行的R2级产品,年化收益率预期也不错的,但是从当月看,年化收益率竟然是负的。

这是不是说,以后连银行的R2稳健级的理财产品也不能相信了?

就是下面这个:

看了下这个产品的说明和规矩,简单的说,人家没什么问题。

这的确是一款R2级别的理财产品,的确也是本金风险相对较小那种。但银行的所谓“本金风险相对较小”和你理解的可能不一样。他们说的风险小就是波动幅度小,这种波动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而不是你想象的获得预期收益率的概率。

另外,这种所谓的“季季开”,是个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原来人们习惯的那种定期获得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有很大不同。

什么是净值型理财产品?这种理财产品到期时间非常长(可能是永远);而且是开放型的,也就是说在产品到期前投资者有很多机会以他当时的净值买入。所以,这种产品也没有预期收益,只有一个行业平均收益——指的是这类产品最近获得的年化收益率范围。

说的更简单一点,净值型理财产品更是一种开放式基金,比如“季季开“本质上是个保守的债券基金。

资管新规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开放式基金的?

大概是从2018年以后。

那时候有关部门为了给整个经济体降杠杆,打击影子银行系统,给整个资管领域出了一个《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就是著名的《资管新规》;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

这两规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影响非常大。首先是因为不允许做资金池和错配,所以那些长期信托项目不可能出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里了。从你看到的产品名单的表现就是,那些收益很高,期限比较长的理财产品消失了。

其次就是有关部门要求,银行理财产品这块要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要由投资者自己承担,所以那些标着预期收益的产品DM也变少了。

而增加的就是现在这种净值型理财产品。可以肯定,通过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这类产品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该买哪种

我的建议,普通投资者做为一种资产配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话,还是应该买那种老的。

我说的老的就是原先那类定期但收益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那种。

为什么呢?

两个原因。

我所认识的那些所谓中产阶级家庭,咨询我买理财产品的,大多数是这种情况——“我在几个月后这笔钱有用,现在放在股市又怕到时候下跌了拿不出来,所以想买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一点的。”

如果是这样,肯定是购买传统的那类理财产品更适合他们,现在这种东西收益可以到3%(年化),相对定期存款和余额宝来说,这非常不错。

第二个,那些银行子公司自己攒的净值型产品,既然他们就是开放式基金,投资者也有和他们匹配的配置需求,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债券基金或者股票基金呢?

就拿这个“季季开”来说,他的流动性要远低于一般债券基金,至于投资水平,那就更不用说了。

买理财产品,别指望理财经理

不必太在意你的理财经理的推荐,大部分理财经理对哪些产品好,哪些产品不好自己也说不清,他们清楚的是银保监会和上级行强加给他们的规矩,然后又怎么指导客户把那些规矩视作废纸。

我当年做过一段时间的银行培训工作。就记得给那些大银行培训的时候,如果我们给银行的基层网点人员讲产品逻辑什么的内容,他们除了睡觉就是跟你抬杠,曾经有讲这块内容的讲师(是个大学的教授)给他们讲课后由于学员抬杠过于激烈,而担心第二天的课进行不下去,晚上犯心脏病被送去抢救了。

但是,如果把培训课程换成如何对付零售客户,怎么能多卖东西,怎么把捣乱的家伙冤走,大家就感兴趣多了。即使是现在,据我所知银行基层网点培训的偏好也没有变化。

公平的说,这也不能赖那些理财经理急功近利,实在是KPI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 KPI大概就是两块,一块是全行人都跑不了的拉存款。只要你能拉到存款,对于银行内部来说就是大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在非常牛x的部门总有那么几个年轻人什么也不干,拿的钱比别人还不少。如果你在银行初来乍到可别得罪他们,这些人基本上是存款大户安排过来的至亲。

另一块就是,在多卖产品。有时候上级行会有阶段性任务,当然更多情况,理财经理是为自己考虑,多卖就有更多的抽成。

总体来说,这些商业银行虽然巨大,但是他们的主要强项就是销售,至于个人金融产品的研究,现阶段很可能还不如基金公司。

所以,你要是买银行理财产品,最好的方式是在网上买。这很方便,而且能在不受干扰到情况下仔细看看产品说明书,到底产品里装了什么。理财经理最适合解决的是购买中的程序性问题,而不是买什么。

高端产品

银行理财对私人银行客户有一些所谓的高端产品。这种玩意在两个新规出来之前我看过——所谓的高端产品和一般客户的高风险产品差别不大。而在新规出来之后,可能会有点变化。但我仍然不建议人们购买。

银行理财产品的高端产品和普通产品有点类似私人飞机和航空公司飞机之间的那种差别。如果你坐飞机最大的目的是安全的到达目的地而不是和空姐发生什么关系的话,最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航空公司的大飞机——它既安全又便宜的多。

如果这些高端客户真的需要那种高收益的权益类投资,其实它们完全可以去直接去投资股票,基金或者私募,也没必要经银行这道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