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人不配当老师

 背后国文 2020-06-11

《论语·为政篇第二·一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熟读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由其中领悟新的道理,这样才可以担任老师啊。”这样看,好像当老师很容易,只要在学习中有心得,有新知就行了。但我们仔细想一下,做一名老师是不太难,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就不那么简单了。

什么叫合格的老师?或者说合格的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我想首先要有专业知识吧,必须经过学习、培训等渠道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知识、管理知识,这样才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授业解惑”,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学习能力。不然如果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却肚子里什么货色都没有,怎么有勇气拿起教鞭?

这个问题应该不用担心,不说每个人都有一张文凭,一张资格证,还有经过求职招聘层层考核和筛选,这个能力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有。王夫子说“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我想应该有师德吧!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但我窃认为,师德不仅是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师公德,而且还应该是每个教师从业者本身必须要具备的道德品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了六项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从这六个道德职业规范中,应该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循的。试想,如果不能爱国守法,怎么可能教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守法学生?如果不能爱岗敬业,怎么可能有爱心,有责任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如果不能关爱学生,怎么可能像呵护花园里的花草爱护孩子健康成长?教书育人不用说,如果不能为人师表,怎么可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不能终身学习,怎么可能“知新”,怎么可能与时俱进?

本人有一次听讲座,主题就是“回归教师本位,重塑师道尊严”。主讲老师阐述了教育为本的重要性和直言不讳地列举了现行教育存在着的偏差。他解释何谓教师?“教”者,上行下效也;“师”者,徳之模范也。他说,真正的教师就是道德的楷模,通过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来正己化人,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古语云:圣贤行不言之教。他指导听课的学员首先自己觉醒起来,回归教师本位,再去唤醒别人,让全社会的师者走上正常轨道,服务他人,让教师真正发挥他们传道解惑的作用,实现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双提升。

有人说教师是一个良心职业,要完全秉承自己的良心,看自己能出多少力,能花多少心思。固然,作为老师,完成任务也是教,尽心尽职也是教,但花一半的力气、心思和十二分的用心教出的结果肯定大不相同。只有心里始终装着学生,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对待学生像对自己孩子,自己的亲戚,自己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用心,才是真的良心。

但现在又有多少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理老师应该敬业、有责任感、有爱心,能教学不厌和不倦,体现出老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性光辉,也就是要体现出儒家所说的“仁”的思想,真诚地爱人、恕人、立人和达人。

我不想过多宣扬负能量的东西,但教师队伍中层出不穷地出现了体罚、殴打学生,猥亵、性侵学生,请问师德何在?请问和畜生有什么区别?在教师这样的队伍中出现这样的事情,简直让人匪夷所思。有人辩解说,老师也是人,当然也会犯错误,但我说,老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应该比一般人崇高,比一般人伟大,比一般人更有人格,比一般人更有情操,比一般人更懂得“耻”和“格”。

我想具备了以上二条,应该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了,当然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其它素质也很重要,但已经不影响成为一个老师合格的标准了。我们要求学生按照“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同样我们也可以按此要求教师在这些方面也有所发展和建树。判断一个人配不配当老师,德行好坏是最基本的标准,是最不可或缺的条件。

人们对现行的教育议论纷纷,都在担忧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和偏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但积重难返,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没有大刀阔斧的决心,没有艰苦卓绝的意志,想彻底改变现状有点痴人说梦。

现在学校越办越多,教师从业人员也逐步壮大。教师队伍的组成,现在很大一部分非师范专业和艺术类学生进入这一行列,虽然有一张教师资格证,但这些人能教好学生吗?随着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得到提高,很多的非师范类学生想方设法考取相关证书,迈入这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门槛。这些证书的含金量到底怎样?不说滥竽充数,其中不乏为饭碗而饭碗的。当然不排除有突出成就的,超越正儿八经师范生,但毕竟是少数,整体素质堪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讲进德修业,讲无私奉献,现在一切向钱看,讲待遇,讲个人发展。一旦老师有了这样的念头,他们怎么能热爱教育,怎么能有教无类,怎么能文行忠信,怎么能以身作则,怎么能学而不厌,怎么能诲人不倦?有人通过补课收费增加收入,有人通过第二职业赚一点外块,甚至有人为了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如此等等,都令人堪忧。

过去讲世道人心,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篇第七·三》)孔子说:“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该做的事却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却不能立刻改正: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现在不单是有识之士这样担忧,整个社会都在为此担忧啊!“礼失而求诸野”,这是不是每个老师应该有的意识?

过去讲“正人先正己”,《子路篇第十三·一三》,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真能端正自身的行为,从政做官有什么困难?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样使别人端正呢?”虽说的从政,但做老师不同样要先正己吗?但是不是每个老师都“正己”了呢?

过去讲引导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卫灵公篇第十五·一五》)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 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老师还有这份耐心吗?还有这个智慧吗?

教师这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是教师通过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潜移默化影响和引导学生,但凡一个合格的老师,只要他用心,他都可以做到,关键是看他想不想去做,愿不愿意去做。究其原因,就是看他们有没有这份心,仁心。如果没有,还配当一名老师吗?

老师是人,但更是老师,我们要求老师要关爱人,但社会给老师的关爱也是必需的。现阶段国家提出提高老师待遇,消息振奋人心。但是很多人只想着待遇提高了,以后生活会舒坦一些了,而有没有想到,待遇提高了,身上的担子是不是也跟着重了?责任心是不是也跟着有了?以后是不是要更加用心和尽心了?老师现在也是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是不是只想着受人敬,有没有想到更加爱岗敬业,更加诲人不倦呢?

讲仁心仁德,很多人排斥,觉得离我们很远,觉得太高大上,我们够不上。实际上这样想,是我们的思想出现了问题。“我欲仁,斯仁至矣”,每个人都可以行仁,只是看我们能不能迈出这一步。一个很直观的例子,看看那些支教老师,看看那些公益书院的老师和义工,人家能做到,我们为何又不能呢?

扯得有点多,但还想再说一句,向每一位老师致敬!向所有曾经在教师岗位工作过的老师致敬!老师,它不是一个职业头衔,而是崇高的荣誉!但那些不配拥有这份荣誉的东郭先生,请你不要再祸害孩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