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九火猴 2020-06-11

在欣赏书法或者评改书法作业时,往往听到老师说,作品的笔力不足如何如何,什么是笔力不足呢?所谓的笔力不足,实际上就是书法点画功夫不到,写出的字或者字形中某些点画在造型和质量的有缺憾 ,不够完美。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我们临摹练习功夫不够,以及读帖不到位,只注意到了整体而忽略了细节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突破笔力不足的困难呢?有书法的老师给我们开出了这样三剂良方。

一是运笔技法要精准。

运笔,是指将按照相应的用笔技法完整表现点画线条形质的基本技法。之所以,一些书法爱好者用笔不到,或者笔力不足,原因就在于毛笔在运行过程中,没有按照点画造型所需要的技法去表达(亦或字形与点画掌握不够),也就是用笔技法不完整,运送不到位,比如收笔时,不做回锋收笔动作,笔到了位置戛然而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发现有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熟悉了事做起来就感觉非常容易,不熟悉的事,要去做往往一头雾水。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于学习书法要求精准的问题,莫过于孙过庭的《书谱》中所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临摹之法,一要观察的仔细;二贵于从形似到神似。唯有观察得精,方能临摹的似。所谓形似,是说临摹之时,须凝神静气,思想集中,一点一画,力求象本。先求笔法,看一笔写一笔,后追结构,看一字写一字。要想实现点画与字形的精准,需要技法的精准,反过来,也只有技法的精准,才能做到点画与字形的精准。

所以我们学习毛笔字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深入字形于技法的深层去读帖,然后再去临摹练习,这样有法可依,只要按照其基本技法要求做,笔力自然就会合格,如果我们敷衍了事,抱着差不多,似是而非的态度去书写,笔力自然不足。

总的来说,就是运笔一定要到位,不能有所删减,去敷衍搪塞。不过用笔也不能归于生硬僵化。启功先生也说:我觉得执笔和拿筷子是一样的作用,筷子能如人意志夹起食物来就算拿对对了,笔能如人意志在纸上划出道来,也即是执对了。

二是要讲究提按技法的到位。

提,就是将毛笔由下向上提起,结果是点画线条细。或者使笔法收回原样。

按,就是向下按笔,使收拢的笔锋铺开。一般情况下提按都是交替进行的。有按则提,有提必按,按照点画造型需求进行。董其昌在《画禅师随笔》中说:

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

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カ。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现代人作书,往往是法度未能黯熟,心手尚在矜疑,便欲学大家气派,解衣盘礴,随意挥洒,此正罹“信笔”之病,殊为可笑!书家之率意,非无法,只是法度已纯熟之极,不为法度之缚,超然于法度之外,相比何啻有霄壤之别!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谈到学习书法的体会时又说:余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

现代书法家刘小晴同样认为,笔能提得起,按得下,擒得定,收得住,则自无懈息之病。

“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这句话出于刘熙载《书概》。

三、点画中段要保持中锋用笔

中锋技法来于篆书,相传颜真卿楷书和《祭侄文稿》中的篆籀笔法就属于中锋技法,就是以篆法入书之故。

《六艺之一录·徐铉小篆》中说: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故锋常在画中。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篆书用笔,点画线条中心往往吃墨最浓最深,而二侧副毫处墨色较淡较浅,故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墨痕。非功力精深,笔势惊艳,难臻此境。

中锋用笔法下点画线条质感雄浑、厚重、朴浑,富有立体感。

要做到笔力雄厚,点画线条就要保持中锋运笔,就是蔡邕在《九势》中所说的: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所言就是中锋运笔技法。此文中有一“常”字最值得我们玩味,意思是指经常保持在点画中线运行,非指“永远”、“必定”之意。

中锋用笔,认识到中锋的重要性或者如何实现中锋并不难,中锋用笔的难处在具体的运笔实践过程中。因为在具体的书写过程中,要保持中锋运笔绝非易事,惟能熟练掌握提按衄挫,往复之调锋笔法,始能随倒随起,方能“中”也,非功力深到,难臻此妙。

四是要逆锋涩进。

书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湿。得疾涩之法,书妙尽矣。

这是蔡琰《述父蔡邕笔法》所说的一句话。

笔势宜疾,然疾则用笔易于浮滑;用笔宜涩,然涩则点画易于凝滞。既欲疾又欲涩,实为难事,其中涉及到笔力、速度、中锋、副毫与纸张的摩擦、纸张的性能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非功力深厚,笔力雄肆,气势奔放,精于笔法者,难臻此妙。试观颜真卿稿行“祭侄稿”墨迹,便可得“疾涩”之三味。

蔡邕在《九势》之中也说: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横鳞竖勒,比喻写横画时好像用刀刮鱼鳞时,腕由左向右,逆势涩进的动作。紧駃战行此四字当深味,所谓“紧”含有紧迫、收紧之意;“駃”,含有快行、急速之意;“战行”含有抖动、相争、磨擦、挫动,逆势而进之意。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初学涩笔,可从迟涩法入手,即运笔时,不可驰毫直过,而须凝神静思,收视反听,一心一意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中线不断提按,顿挫,往复着前进,则笔心自然揉入画中,水墨自然深入纸背。开始时是有意识,甚至是做作的,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之动作,由做作到自然。由于动作极微极快,从点画的整体效果视之

仍须挺拔飞动,无凝滞之势,乃为得法,如《韭花帖》中的“一”字,上下二面有起伏,顿挫而整体挺拔有力,沉劲入骨。

如果我们在临摹学习过程中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笔力训练,,在运用娴熟之后,熟练以后,我们的书法作品才能够见到笔力丰实,骨力遒劲雄强。

我们临摹学习书法过程中一定要一个按照临摹练习的基本要求去训练,切不可敷衍了事。因为我们的敷衍了事,就可能在作品的露怯,是作品有严重缺憾。

笔力不足该怎么办,专家说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