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根:“男人消费能力不如狗”已成过去式

 陈根谈科技 2020-06-11

/陈根

消费市场一个传统的通行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男人的钱不好赚某电商网站发布过一份大数据排行榜,结果显示,在投资人心中消费投资市场价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男人。简言之,男人的消费能力不如狗

这个结果,确实符合我们曾经对于男性消费群体的刻板印象。一般而言,男性消费者的特点就是,务实理性懒得消费,要么就是消费方式简单粗暴,很少会进行随机购买、冲动消费及二次传播。

相对而言,女性人群是各大品牌商争相追逐的消费群体,少女、儿童、少妇排名前三,共同指向的是,时代到来,女性成为消费市场上不容置喙的主力。而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消费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对高品质的追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一致追求,其中,就包括了男性群体。

可以说,男性群体正在打破我们过往的刻板印象,成为最具活力的消费增长贡献力量之一,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他经济”抢占市场

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男性消费的种类和额度都在增加,而在线上消费方面,男性每年的平均开支超越了女性。美国互动广告局(IAB)与IAB中国联合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采取PC端还是移动端进行网购的中国居民,男性消费者占比均超过女性,其中PC端网购的男女占比分别为57%43%,移动端网购则为53%47%

此外,男性消费者对于蚂蚁花呗、苏宁任性贷等互金产品接受程度高,更容易超前消费;根据公开数据,18-25岁的年轻群体为超前消费的主力军, 这当中又以男性占据绝对主导,比例高达72.8%

虽然男性消费频次低,但他们的消费项目的单价却不菲。《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白皮书》显示,网络奢侈品消费中,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但男性的客单价比女性高6%,且奢侈品消费频次在3次及以上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高。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值钱的50大品牌排行榜里,“男性专属”品牌占了近10个名额,其他以男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品牌更有32个之多。以至于男性奢侈品这个增长迅速的市场,各品牌都陆续闯入,GUCCILV甚至Hermes等多个奢侈品牌都开始对男士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拓宽男士产品线,甚至开设男士产品专卖店。《世界奢侈品报告蓝皮书》显示,目前男性高端产品市场在所有品类上的增长速度,都超越了女性。

一向被认为是女人天下的美容和护肤界,男性消费的力量在强势崛起20年前,男性护肤品这个市场品类几乎是不存在的,而现在,中国男士护肤市场规模已达百亿规模。根据某电商平台的数据统计图表:两成00后男生的6·18首单是彩妆,男士美瞳的成交增幅是女生的1.5

20189月,知名奢侈品牌CHANEL发布了2019男士化妆品系列Boy de Chanel,这也是品牌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为男士推出一整条产品线。CHANEL还打出了美无关乎性别,而在于风格的理念,用三款基础化妆品,粉底液、唇膏和眉笔,满足男性日常妆容的打造。

不止CHANEL一家,纪梵希也在2019年上线了一款男女通用的彩妆系列产品——MISTER。在彩妆产品之外,品牌代言人市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男明星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彩妆品牌中。例如2018年年初,兰蔻正式宣布王俊凯成为兰蔻彩妆与香水大使201810月,纪梵希宣布易烊千玺成为品牌中国区首位彩妆代言人。

毫无疑问,“他经济”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市场,而“他经济”崛起的动因却有更多深刻的社会背景。

  

消费社会催化男性消费力量崛起

不可否认,男性消费力量的觉醒,源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中产阶级的崛起。

当马斯洛金字塔的底层被满足之后,中产阶级更多地向往尊重和自我实现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催生了男性对非必需物质的渴求。新时代的男士们,既对自身高度关注,同时对审美有较高的追求,对品牌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导致了男性消费在中国得以快速崛起。

消费主义时尚媒体的盛行,则为男性消费力量的崛起,提供了催化剂和加速器。西方哲学家马尔库塞认为,在消费社会里,消费已成为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民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度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那种使个人依附于他的社会的根本机制已经变化了,社会控制锚定在它已产生的新需求上”。

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远远高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已不单单是一种执着于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或象征性消费的文化行为。一方面,个人通过消费实现了自我的身份建构;另一方面,个人则通过消费自动将自己归入某一社会阶级、阶层或群体之中。商品的价值已经不再是看其本身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消费作为人自我表现的方式,其本身的符号化使得人的身体自身也充满了符号意义。

  

男性消费背后的文化陷阱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提到,媒介向我们提供了新的自我认同与新的抱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以及我们应该表现得怎样,马尔库塞也认为“整个大众传播过程具有一种催眠的特点”,即大众传媒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进入消费者的潜意识,进而使消费者在无意识中遵从它的指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今的男性时尚杂志,就承担了对男性时尚意识的教育功能,改变了社会对中产阶级男士应有的外表和生活品质的认识。

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身份的建构都是一种权力的政治,福柯微观权力理论强调权力是一种关系,认为权力从未确定位置,它从不在某些人手中,从不像财产或财富那样被据为己有”。同时,权力是一种相互交错的网络,权力以网络的形式运作在这个网上,个人不仅流动着,而且总是既处于服从的地位又同时运用权力。个人既可能是权力的实施者又可能是权力的支配和控制对象。

在建构男性消费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中,自始至终遵循着特定的市场经济的逻辑,从大众品味到时尚品味再到高端品位的转变,正是媒体一步步培养出男性青睐的消费市场。这种市场化运作规律可以从权力如何发生作用来反思,在媒体中,权力通过被操纵的男人身体、服饰与奢侈消费品发生作用。

更早以前时尚类节目崛起的时代,电视秀锋尚之王》开拓和引领了以男性细分的电视广告市场,通过丰富的电视语言和互动的多文类话语秩序,展示和操控了作为商品的男人素材,生产出以男性身体、服饰、消费品为主体位置的话语知识与结构,界定出男性时尚、品昧、成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自始至终遵循市场规律的逻辑将之打包售卖,其中,女性的吆喝凝视作为经济附加值为售卖过程推波助澜,权力通过主体位置的知识中介策略性地建构了有品味的男性消费文化的身份认同,并且最后将这种消费文化打上了精英的烙印从而有利于在以后的大众消费文化的社会实践中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节目的这种市场售卖背后,有其需要防范的陷阱,即男人品味是电视市场化和工业化的结果电视媒体为了进一步地细分市场,争取更精准和更高端的广告客户群,不仅开始将年龄和教育背景作为市场细分的标准,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将细分标准定位于性别和年收入,这类节目对消费文化身份的建构是隐蔽和巧妙的,它往往结合社会心理学知识,通过媒介话语生产出和各种消费文化身份相一致的知识,并自然内化到受众内心领域,将大众的消费欲望导向时尚、高端和有品位,并视之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趋势,从而通过消费欲望的剌激完成消费文化身份的主体建构。

毫不意外,“他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建立男性消费崛起的结构性认识,一方面能够避免陷入男性消费背后的文化陷阱,一方面对理性理解消费社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