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神话之山海经你读过吧!

 智者1111 2020-06-11

这几年,市场上忽然出了许多有关《山海经》的书,国外的克苏鲁传到国内,更引起了国内对这种变异、异形书籍的追捧。今天贫道就来聊聊山海经。

《山海经》是本很奇怪的书,里面记录了各式各样的奇异山水地理奇珍异兽,其成书时间和作者至今来说都是迷雾重重,以至于在历史的很长时间内,让人认为《山海经》只是古人的臆想,直到近现代之后,人类视野的不断扩大,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本书。

《神异经·中荒经》中言:“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刚,名曰啮铁。

在书中这种神兽看起来超级恐怖,但在晋代郭璞《尔雅·释兽》对此有解释,说此兽类似熊,身上黑白交杂,能吃铜铁和竹骨,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第一眼反映的就是大熊猫。

《山海经·南山经》中说“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就是说有一种动物长得像马,但头是白色的,身上有者老虎一般的花纹,但尾巴是红色的,名字叫鹿蜀。鹿蜀的踪迹并没有在中国发现,而是在非常靠南的地方,也就是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部一种叫㺢㹢狓的动物,这种动物符合山海经中的描写,现代人是在1901年才发现了这种动物。

《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海内南经中的湘水南,从地理位置上,说的就是在中国南东南部,颜色苍黑,有一角,说的就是犀牛;其实中国古代南方一直有犀牛,楚辞《国殇》中说“操吴戈兮披犀甲”,《道德经》中说“陆行不遇兕虎”都是在说犀牛,看起来怪异的记录一一对应了史家的记录。

《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名字直接就是鹦鹉,这种描述绯胸鹦鹉几乎一模一样,今天生活在中国的四川、云南、海南、广西、广东及西藏东南部地区。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还说“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大荒南经寓意着极南之地,看到如同人立行走的鸟嘴有翅膀的动物,再联系海中食鱼,南极企鹅跃然纸上。

至于考证的《山海经》中的山脉对应地球上的山川,美国学者默茨觉得《山海经》曾经进行过仔细的考证,她认为,美洲的山脉走向就是《山海经》之《东山经》中的山脉。

我们无法想象祖先是怎么得知这么遥远的地方,又记录到了《山海经》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早在哥伦布之前,我们祖先就发现了美洲大陆。

《梁书》中说:“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以为衣,亦以为锦。作板屋,无城廓。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兵甲,不攻战。”很多人认为这描述的就是美洲大陆。

早在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就提出外九州和内九州之说,认为当时华夏民族生活的九州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外面还有九州,华夏先民在当时生活的土地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的确确有人知道世界很大,也知道地球是圆的。

中国古人对和世界交往有者极大的热情,在楚墓中我们发觉出了西亚玻璃的蜻蜓眼,在今阿尔泰山西麓巴泽雷克(今俄罗斯南部阿尔泰边区) 发觉的游牧民族的贵族墓葬里发现了标准的楚国四山镜和丝绸刺绣物品,上面花纹的刺绣工艺和长沙烈士公园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纹路刺绣相同。

那时中国古人和世界的交往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和商人的交往中,学者的确可以记述下不同地区的地理物产,来满足我们祖先旺盛的好奇心;但因这可能是多手记录,在描述中会出现一定偏差,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

西汉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他已经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地理博物书籍,这样的判断基本已经很清楚了。

《山海经》可能汇聚华夏先民在不同时间的记录,汇集多方资料,虽然有缺失或者谬误,却整理而成的地理博物书籍,或许当一个简单的信息经过十几人的传递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但这样记录下来,对今天的我们就弥足珍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