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有多难,你根本无法想象

 静水深流JSSL 2020-06-12

1

殡葬从业者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人最深层的恐惧是死亡。意外常常不期而遇。逃避不会化解,只会以紧迫、害怕和压力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怎样离开这个世界,怎样使自己不留遗憾、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国人忌讳生死,殡葬业从业者总是备受歧视。

他们被认为是不吉的、晦气的,会招来噩运与麻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年轻的殡葬业接运员,他记录下36个生命最后的真实故事,每一个都令人唏嘘。

·孩子突然跳楼,只留下谜样字条:“今生不再相欠,来生不要再见,给你们两个自私的王八蛋!”爸妈一看,崩溃哭喊:“对不起!对不起!我们是为你好呀!”

·卧病的老父亲死了,长期看护的大哥大嫂被弟弟妹妹痛骂:“都是你们害死爸的,杀人凶手!”家里面谁最笨?付出的最笨……

‧他过世八天之后,才被发现死在自己家。居无定所、在公园往生当天就有人接走,和住在千万的华厦里,孤独死了一个多礼拜才被人知,到底哪一种比较好?

死亡是句点,但在句点之前或之后,笼罩在绝望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悲伤。

2

留守儿童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袁凌桌上,长时间地放过一张照片,是矿难中死者的遗照,头浸没在血泊里。他没能帮到这家人,就让这照片日夜盯视着他。我也采访过尘肺病人,矿难幸存者和留守儿童,无能为力时,不得不脱身出来。他不,他不允许自己转过头去,就好像他活着对死者是个亏欠,他些微的幸福对苦难之人是个亏欠。他的写作,是浸没在这些人的命运里,活上一遭,以作偿还。”

——柴静(著名作家、媒体人)

《寂静的孩子》是作家袁凌历时四年走访、探察、记录、沉淀,全新写就的一部非虚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袁凌将他的目光聚焦到了孩童的身上,他关注当下中国城乡儿童的生存困境,切身感受他们的生存条件、日常劳作和精神状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最终完成了这一份关于孩童的生活和人性记录。

留守、随迁、失学、单亲、孤儿、大病……儿童在困顿与匮乏的境遇中艰难挣扎,却又顽强成长。儿童的生命本应该是奔流的瀑布,自由而快乐,但这些孩子的声音却受制于阶级、地缘、身份的壁垒而无法被传达。《寂静的孩子》就是关于这样一批儿童生存境况的详实记录。打破壁垒,克服距离,在我们的世界里,他们的声音不应如此安静。

我们常说,儿童是未来,儿童是希望。但真正属于儿童的声音,我们却鲜少听到。我们总以为儿童的世界一片热闹,充满可爱的洋娃娃和甜蜜的糖果。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儿童的生活,倾听儿童的悲喜,感受他们的困境。袁凌在探访过程中,曾遇见一个蓝嘴唇病女孩,头一年探访,她写下的名字还像茉莉花瓣一样留在他的笔记本上,第二年再去探访她,就得知女孩已经去世;另一个女孩,在袁凌探访之后第三天她就过世了。这些生命像水迹一样悄悄蒸发,无人知晓,如果无人报道,就永远被抹消。

3

性工作者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数据显示,中国色情行业从业女性累积达到600万以上,而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单从道德角度鞭挞其自甘堕落,或单从经济角度考量产业特点,都是用大概念描述大群体,宏观而笼统。

每一个走进这一行的“她”,内心真实的欲望是什么?具体的生活境遇又是什么?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

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4

民间艺人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眼没了,心就亮了。

不见史册的传奇,同一个世界上另一种生命的存在。

长达十年的跟踪拍摄,和没眼人同吃同住同行,这些“上天不要的人”,究竟有着怎样极其另类的活着和死去的轮回……

“10年,掇合一段悬史,纪录一个传奇。不是所有媒体人会做、敢做或能做成的。这就是亚妮。”

——贾樟柯(著名导演)

《没眼人》通过一个女记者,在中国西部太行山深处的发现,用10年时间的跟踪纪录拍摄,讲述了发生在一支从抗日战争开始就为八路军谍战服务,被山里人称为“没眼人”的奇特队伍里的故事。

这支队伍,由11个盲艺人传承组成,70年来以流浪卖唱为生。

没人知道那些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小调,其完整的曲牌曲目和原生的演唱方式就保全在没眼人队伍里;没人知道这个与世隔绝的族群,如何在自己完全封闭的真常应物的行为方式中爱恨;没人知道这些“上天不要的人”,有着怎样极其另类的活着和死去的轮回世界;而那些亦真亦假的故事或传说,包含战争悬史,关乎人文失落,逼向人性、逼向生命一种生态蜕变的诘问。读者将穿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没眼人世界,在层层揭秘中,看到一段闻所未闻的战争与和平的传奇。

5

性少数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生而自由,爱而无畏,可惜还是有很多人对性少数群体存有偏见。因此,他们追求幸福的道路总是异常坎坷。

“为什么喜欢男生就一定要变成女生的角色?重点不是在爱一个人吗?好好去爱一个人就好了,不是吗?”

“有人决定出柜,有人决定不出柜,有人不出柜却也平稳过完大半生,有人出柜后却伤痕累累。”

《断代》以推理小说的手法展开,由三条看似关联薄弱的叙事线入手,在同志世界中表演伪装、真假莫辩的氛围里,通过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或成长回忆,构筑出一个个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谜题,直至故事的末尾读者一窥故事背后的真相,方得恍然大悟。书中不仅对因同志身份而被迫处于社会边缘的心理刻画入微,更触及了成长、衰老、死亡及死后的“游魂”,运用这些元素,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爱情,完成了一种立体而独到的诠释。

如果并列《孽子》和郭的同志三书,我们不难发现时代之间的异同。《孽子》处理同志圈的聚散离合,仍然难以摆脱家国伦理的分野。相形之下,郭强生的同志关系则像水银般的流淌,他的人物渗入社会各阶层,以各种身份进行多重人生。两位作家都描写疏离、放逐、不伦,以及无可逃避的罪孽感,但是白先勇慈悲得太多,他总能想象某种(未必见容主流的)伦理的力量,作为笔下孽子们出走与回归的辐辏点。郭强生的夜行之子不愿或不能找寻安顿的方式。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喧哗里,他们貌似有了更多的自为的空间,却也同时暴露更深的孤独与悲哀。

——王德威 文学评论者

6

自闭症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从美国首例确诊患儿,成为开心环游世界的耄耋老者。

从怕戴帽子的小女孩,成为生平被改编为电影的动物学家。

从格格不入的边缘人,成为倡导“神经多样性”的社会运动家。

每一个自闭症患儿,都蕴藏着超乎想象的可能,从被误解、流放与遗忘,到被探讨、接纳与支持,自闭症走过的,是一段改变全球社会文化的历史。

《不同的音调》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发展。这部历史不仅是由学者与先驱的研究构成的,更是无数孩子及其家庭不被理解的痛苦与不折不挠的奋斗写就的。在这里,母亲们摆脱了针对自身的道德指责,家长们努力推动了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医疗界为寻找病因和疗法进行了数不清的尝试,政界与法律界为这些孩子铺平了进入普通课堂的道路。

这也是一部关于失败和进步的历史,展现了在面对未知威胁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唐文和祖克以理性的笔触忠实记录下人们走过的弯路与获得的成就,并告诉我们,这段旅途仍在继续。

7

艾滋病群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一本书记录艾滋病在美国爆发后的名利场众生相,真实、详尽、令人心惊。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