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连临床应用及其用量(精华美文,能提高临床效果)

 华华YHBH0207 2020-06-12


第 1479 期

作者 /  1王海霞2王青3朱向东1灵台县什字中心卫生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3甘肃中医药大学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阿魏酸、绿原酸等异喹啉类生物碱及酸性成分等,临床常用生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炒黄连、黄连炭等。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中药剂量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是方药的'灵魂'所在,药物剂量不同,方药的性质、功效及主治就不同。本文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黄连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汇总了黄连临床用量以及配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名老中医用量及配伍经验

刘渡舟认为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多由火旺气实所致,故常配伍黄芩、大黄以降胃升脾,治疗吐衄,黄连多用6~9g;清热除烦,配伍阿胶、鸡子黄、白芍,治疗少阴肾水不足、心火有余之失眠,清热燥湿,配伍乌梅、细辛、干姜等治疗阿米巴痢疾,黄连用量多为9~12g。

李振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温肾健脾化湿的同时常以苦寒之黄连反佐清热之品,寒而不过苦,黄连不超过5~6g;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常配伍半夏、干姜、甘草治疗湿热蕴结中焦型口疮,黄连多为10g;配伍吴茱萸治疗肝胃郁热型口疮兼有反酸、烧心、胃脘灼热者,多为6~10g;常配伍升麻、生地黄、当归治疗胃火赤盛型口疮,多为6~9g。

刘尚义常配伍川芎、吴茱萸,治疗经行不止之血热妄行,黄连多用3g;配伍桑椹、黄精,治疗经行不止属脾肾阴气不固,多为3g;配伍半夏、瓜蒌皮、夏枯草、吴茱萸,治疗瘿病之痰瘀互结证,多为6g;配伍半夏、瓜蒌等治疗慢性腹泻属湿热阻滞,消渴属阴虚湿热证,慢性胃痛属痰热互结,黄连多为6~10g。

王行宽自创柴百连苏饮(柴胡10g,百合15g,黄连4g,紫苏叶6g等)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尿毒症期因肾精气亏虚、湿浊夹溺毒上逆所引起的呕吐,(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黄连多为3~5g;配伍大黄、甘草治疗脾肾虚衰、湿浊之毒内阻之慢性肾衰竭,多为4~6g;配伍吴茱萸,治疗肝胃不和之胃病,多用5g;配伍黄柏、莲子心、丹参,治疗消渴,多为3~6g,以5g居多;配伍白芍、当归、陈皮、防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属湿热积滞、瘀毒互结肠间,多为4g。

2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小结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黄连可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改善心肌细胞功能,调节糖脂代谢,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临床运用黄连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年老体弱、妇人产后体虚、小儿严重泄泻后、外感热病)及配伍禁忌(古籍载黄连与款冬花、牛膝、乌头、附子、巴豆、轻粉相畏相杀,临床配伍时应慎重),且黄连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本文旨在继承近现代医家经验,明确黄连治疗不同疾病、证型、症状时的最佳剂量及配伍,为临床中医师提供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