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近期,气温高湿度大,是蚊子活跃高峰期,也是登革热流行季节。下面跟大家一起再次了解一下这个福州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一般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为建设文明城市,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6月9日上午,台江区疾控中心、茶亭街道、洋头口社区等单位联合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健康·爱国卫生你我同行”爱卫知识讲座及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福州市战“疫”最美志愿者、区疾控中心朱瑜科长为辖区居民进行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朱瑜老师从登革热传播媒介、传播方式和易感人群等方面出发,详细讲解了登革热的防控和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登革热? 最佳预防方法就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 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对于废弃轮胎、废弃餐盒等易积水的垃圾要及时清运,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讲座结束后,相关单位和社区志愿者来到茶亭公园门前,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的形式向居民普及预防登革热知识并分现场发放《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倡议书》和《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卡》等宣传品300余份。志愿者们通过展板向大家讲解灭蚊药物的使用方法、感染登革热后的症状以及生活中如何预防登革热等相关知识。 (综合编辑:中共台江区委文明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