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夷忆学录之一:班主任是个曹操,这到底是夸还是损

 昭烈名臣 2020-06-12

他这个人是个曹操,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则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 (1) 曹操是个奸臣


《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个片段很有意思,皇帝突然心血来潮让和珅和纪晓岚兑换一下岗位,让和珅来负责四库全书编撰馆,让纪晓岚来处理户部的事情。
结果和珅以为有钱什么都能搞定,只要给钱这帮道貌岸人的读书人就会听话,只能说和珅猜对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
读书人是爱钱,但是你这钱要是给的不对,他们宁可不要,因为他们都觉的自己干的活比别人高级,你要是不懂读书人的鄙视链,给再多的钱他们也不会满意的。
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赵文义面对的就是一帮,只知道死读书的年轻人,面对我们这样的小孩,利益根本不存在的,因为我们不需要钱,这个世界上凡是钱搞不定的事,大概都是最难的事。
后来很多人都回忆说,第一眼见到班主任的时候,以为他都快五十了,苍老的面容,矮胖的个子,一脸严肃的表情,事实上当时赵老师也就顶多也就刚三十吧,一方面长的有点着急,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经历过社会,对判断年龄,尤其是男人年龄这件事,其实是完全不靠谱的。
反正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他教的是英语,第一次介绍自己的时候,用了一句英文,当时我们都觉的他这明显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呀。
高中期间,大家都觉的他是曹操,是个奸臣,毕竟当时我们那个时候也不算很小,对于什么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溜须拍马谄媚于上,大家还是心知肚明的,尤其当时班里也是有不少“内幕人士”的。
我觉的他就是曹操,不过许多年之后才发现,我连溜须拍马的机会都没有,想阿谀奉承话都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当曹操也得你有本事才行。

  • (2)设使国家无有孤


大家都不喜欢曹操,但曹操又的确做了很多事,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曹操自己一句话对自己的评价我觉的是非常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话我觉的用来概括赵老师对四班的作用非常合适,如果没有他,四班大概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总是被人反复提起的样子,也不会有这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他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
当时是班歌的,你知道我们定的班歌是什么吗?
按我们当时的说的就是无聊加俗不可耐,当时流行过很多歌曲,比如虫儿飞呀什么的,很多班级的班歌都很好听,大概只有我们班的又土有不好听,我们的班歌是团结就是力量。
庄子经常说道在屎尿,当时的我们也不可能理解唱歌这件小事,到底对我们影响有多大,事实上影响非常之大,毕竟这招孔子最推崇,礼乐教化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慢,但是最深入人心。
班主任自己最喜欢唱的歌就是少年壮志不言愁,当时总觉得这首歌他唱出来很苍凉,现在大概明白,他估计也是在感慨自己的韶华已逝,青春不在吧。
这么俗气的《团结就是力量》的班歌,最终无形之中塑造了我们,成就了四班几个最值得纪念的高光时刻之一,歌唱比赛。

  • (3) 班长哭了


高中毕业之后的五年内,我心里经常会浮现两段旋律,一段就是军训阅兵的时候,排头兵大喊,“正步——走”,然后就是大家一起喊“一,二”,齐步换正步,当时的场景和气势,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场景,也是四班感情最为团结的一次,学校里的歌唱比赛,一个班级唱两首歌,然后那一次我们得了第一,而且是碾压式的,所有人都佩服的第一。
这个比赛事后“班长”焦穆甫同学告诉我,他在一旁听的都哭了,这话我是信的,因为这个班长之所以要加上引号,是因为他当时不在我们班,这个梗以后慢慢聊,总是他是五班的班长。
一个全校合唱比赛,跟你有竞争关系的班级的班长,都被我们的合唱听哭了,大概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吧。
这个焦同学高三又回到我们班,当时是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因为与此同时,一个邓姓女同学以此为契机,脱离我们班去了五班,这在当时被全班人看成是典型的叛徒行为。
现在说起来当时是能够理解的,但在当时也算是我们班同仇敌忾的一件事,有时候团结一个集体,敌人比朋友更管用。
焦同学回来之后的一件事让我很震惊,因为我跟他是一个宿舍,关系一直比较好,他回来前因后果我都知道,但是他竞选班长的结果依然是让我很震惊。
有时候看一个人你不能只看表面,焦同学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从这次选班长我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底下暗涌的才是真正的力量。
这个事说来很简单,二中前所未有的搞了了实验班,这事应该是空前绝后的,当时是把原来五班全部分出去,全年级抽调前几十名,重新组建五班,班主任就是那个学校的传奇人物,老詹。
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四班出去的人数最多,然后五班进入四班的人大概有八九个,具体已经记不清楚了。
这样一来的局面就是,当焦同学高三回到四班的时候,其实班级里大概是有五分之一的人不认识他。
他在高一是我们的班长,简直就是赵文义老师的翻版,严厉的目光加上不刮胡子的脸庞,看起来非常严肃,我清楚记得姜利歌同学跟我说过,他看见焦同学的眼神都害怕。
正如前面说的,当曹操也得非常有能力才行,焦同学的能力有目共睹,对四班的付出也是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得到班主任的认可。
这些都是面上可以理解的,当时选班长是一人一票的投票制,让我感到十分惊讶的是,原来五班到四班的人,全都都投了焦同学,这才是暗流涌动下,真正的风云人物,这跟学校评选出来的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我以为原来五班的人不认识他,对他无感,但事实上认识他的人太多了,总能各种拐外抹角的知道他的事情或者干脆就直接认识,这些原来五班的同学,仅仅是通过间接的了解,就把票都投给了焦同学,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一个人的能量,往往很难从表面去判断。

  • (4)合唱比赛


说回来合唱比赛,当时把“班长”唱哭的是两首歌,一首诗我的祖国,一首诗英雄赞歌,现在的大部分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是什么歌。
这两首歌,一首出自《上甘岭》,一首出自《英雄儿女》,歌是我们自己选的,班主任也可能是给了建议,但最终决定权肯定是在学生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合唱比赛,如果我们不喜欢,是很难唱出成绩的。
这个时候,经常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我们,终于在无形之中被教化,选的是这种气势磅礴的歌曲,别的班级选的啥我都忘了,大概调性应该是《虫儿飞》之类的。
现在已经很难在出现这种身处其中切实的感受的,如果你没经历过,大概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这两首歌本来就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歌曲,四五十人集体唱出来,真的有非常震撼的感觉。
合唱比赛有两个人功劳很大,一个是指挥谢晓峰同学,尽管当时其实我也看不懂指挥,反正感觉很高级就对了。

另一个就是当时的领唱张靖婧同学,这个歌曲实在太神奇了,大合唱的歌曲前面居然有领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领唱之后是合唱,从低到高,震人心魄。
我喜欢一首歌,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歌词写得好,这首歌的歌词直接可以拿来当座右铭用:“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起头,婉转悠扬,典型的古典文学田园诗歌的美,接下来这一句我经常会想起,甚至还会把它当做是处事立命的原则“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铿锵有力,热情好客含而不露,柔中带刚,堪称处世之典范,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写词者的文学功底。
另外一首英雄赞歌,你可能只有看过《上甘岭》才能明白这里面的激动人心的歌词,而看过或者说反复看过《上甘岭》的人,我们是最后一代。
这种激动大概也就只有五杀时候的激动能够比,当你站在几十个人中间,齐心协力唱起这首英雄赞歌,你心中涌起的,是无比骄傲的英雄情结。
两首歌唱毕,全场掌声雷动,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时至今日,你依然能够切实的感受到那种震撼,以及它反复在你脑中出现的旋律。

  • (5) 四班的树比三班长的好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赵文义老师形成性命对比的是三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吴老师,因为我当时是语文课代表,他就是典型的清高文人做派,跟我们班主任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
我很清楚的记得,高考完之后,那对我说“朝阳,你看你们班考的这么好,咱们两个班挨着,连你们班门口的这棵树,都比我们的要粗壮很多”。
我当时不觉得这话有啥问题,20年后再想起,这恐怕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一个语文老师,伤春悲秋读的是遗世而独立的屈原大夫,斗你是不可能斗的过,学英语的人。
我们班门口的树比他们班好事真的,考的好也是真的,多年的社会捶打,我们都早已明白,我们去看望老师的时候,老师会说很多客套话,大概率上会对每一届学生说,我对你们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对于这个曹操班主任,我相信他说起这句,我对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时候,这句话一定是真诚的,因为我们这一届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之后,远远超过吴老师,并在自己认可的成功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和感受,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说我们班主任像曹操,这个评价虽然一直没有变,但本质上却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大家对曹操这个人的评价,这些年日趋变好。
甚至可以说因为易中天的原因,新版《三国演义》恨不得直接改名曹操传,不管如何,简单的好与坏肯定不能概括所有,实实在在对四班的塑造这一点是完全不能被忘记的,甚至可以说他对四班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禅定时刻:穆甫同学从上海回来,几个中年油腻男,小酒馆又喝到月明星稀,每到此刻总想起子瞻兄的文章,只恨自己不能吟诗作赋,聊慰此生。
油腻男人的好处就是有共同话题,小酒馆的赵敏,刻木头的李寻欢,浪荡的叶开,幸好边上没有十七八的少年,要不然会觉的,你们踏马是穿越过来的吧。
但我们,也曾是十七八的少年,如今浊酒几杯,抬头望月,心中所念依旧是对方十七八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