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孩子不会学,总是瞎玩”——这个妈妈内心的担忧,其实只是差了这一步点拨

 帝呱呱星球 2020-06-12

 在《被逼学习的孩子,输给天天玩的“学渣”?这背后的道理你一定没想到》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类型的讨论很有意思,我觉得这种想法其实也蛮常见的: “得会玩才行,如果只是瞎玩,随便玩,达不到留白的效果,只是玩了而已”。“爱玩的孩子一大把,会玩的孩子少之又少”。 不得不承认,我们成人之于孩子是傲慢的,这种傲慢在于: 任何事情,没按照自己的预期来,那都是孩子的问题。 孩子玩了但是学习不好,那就是玩的问题;孩子成长的跟书上说的不一样,那也是孩子的问题。

说实话,孩子的玩,根本没有瞎玩与会玩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玩耍是什么? 德国著名教育家,有着“幼儿园之父”之称的福禄培尔先生说:玩耍是儿童的内在本能。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里,对玩耍的定义也是类似的: “真正的玩耍是不受监督,且自主自发的。这是一种实践性、多感官参与的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将外部世界与自己的思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 这往往涉及一系列的感觉:嗅觉、触觉、听觉和身体活动,具体形式包括玩沙、绘画、爬树、追逐、角色扮演、杂耍和捉迷藏等活动。” 

所以,玩耍是孩子的本能,是人类进化几千年来写在基因里的东西,孩子自发的、主动的玩耍,其实都大差不差,无非是: 沙坑里刨沙,和稀泥,打滚,过家家,玩想像游戏,发呆等等。 这种自发主动的玩耍,就是在给未来的学习布网,让他们的大脑处于可以接收知识、学习知识的状态。 

那如果孩子的玩根本没有差别,为什么会玩出不同的效果? 很明显,是成人的问题啊!是成人提供的教育环境好不好(包括未来的学校环境),而不是孩子玩的好不好。 有些家庭孩子玩的时候,父母在工作、在看书;有些家庭父母在打游戏、看电视。这就是被动环境的好与坏。 有些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在旁边观察而不干预;有些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强势插入,说你这样玩的不对,你看我们要这样玩,最后孩子兴致全无。这就是主动环境的好与坏。 孩子的玩没有“瞎玩”、“会玩”的区别,家长和老师的点拨却有“瞎点拨”和“会点拨”的区别。

 印度有一部高分电影叫做《嗝嗝老师》,在一个优质的私立中学里,有一群被嫌弃的孩子。与学校里中产及以上的生源不同,这群被嫌弃的孩子是作为政策保障被招进来的贫民窟的孩子(看来人口大国都一样)。 他们的学习完全跟不上,还各种恶作剧,瞎捣蛋。 哪个老师都不想教他们,甚至,还不停的跟校长反映,应该把这些孩子开除掉。 对他们饱有共情的是一个叫奈娜的老师,这个老师从小患有一种罕见的怪病,会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所以叫做嗝嗝老师。她不仅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 最终,一位校长的一句“我们会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你”让奈娜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怀,同时也在心中种下当一名好教师的梦想。 嗝嗝老师并没有觉得这群捣乱的孩子是无法学好的孩子,她跟校长力争: “如果有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教育,他们会(学好的)。 或许,是我们不够努力,才没能做到。”

她是怎么教这些完全跟不上学习的孩子的? 她去实地家访,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生活状态。 有一个孩子每天放学后就聚众赌钱,警察一来就四散逃跑;有的孩子在家里的汽车修理摊帮忙;有的孩子得给更小的孩子做饭…… 第二天,嗝嗝老师跟那个赌钱的孩子出了一些跟打牌相关的算术题,孩子飞快的就算了出来。 老师告诉他: “你能以很快的速度算出计算题,比计算器还快的多,你的数学,却总是不及格。不奇怪吗?你很有天赋要学会利用它。” 一个孩子说: “我没有天赋怎么办?” “我就相当确定我是个蠢材。我的科学、数学、地理都是鸭蛋。”

嗝嗝老师问他:“你在汽修厂工作对不对?那开车的时候,为什么四档的速度比二档快?”

学生说: “那是因为开四档的摩擦力要小。所以轮子转的快。”

嗝嗝老师接着话说: “这就是物理。”

“塔曼娜,你做秋葵的时候都是什么时候放盐?一开始还是?” “不能一开始就放盐,都是最后放,如果一开始就放了,秋葵就会变得又湿又黏。” “不管什么东西加了盐都会出水,这就是化学。”

 这些孩子的人生里,或许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知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这就是好老师与差老师之间最大的区别: 他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想要孩子学习好,就最好让知识回归到生活,让抽象的知识更好的和孩子们平时的“瞎玩”联系起来。 在留白那篇文章里,也有一个留言提到了类似于嗝嗝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打篮球,在投篮过程中讲物理,在玩的过程中理解学习。 所以你看,孩子没有会玩和不会玩的区别,没有会玩和瞎玩的区别,区别在于领路人。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好老师太少太少了,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的讲解清楚的老师更少更少,那怎么办呢? 像中国、美国、印度这样的大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均衡体现的就是引路人的好与坏。 我们无法寄希望于碰运气,遇到一个嗝嗝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怨天尤人抱怨教育不公也是一个办法,但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而且说句扎心的话,如果你孩子校内的老师你都不满意的话,找培训班老师有可能是一件成功概率更低的事情。

因为培训班经常是:特别好的老师会被其他的家长组团包圆了,连出课的时间都没有,最终就是你花了钱,孩子留白越少,学习越差。(当然,如果有对自己的教学很自信的培训班老师或者机构,欢迎加微信和我们聊聊,我们愿意把优秀的师资推荐给更多家长和孩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好的教育带来的学习效率提升)。 如果不想把孩子交给命运,如果仍然想做些什么,那只有家长补位。这也是我们公号存在的意义。 家长不仅要意识到“留白”的重要性,也要根据我们在公号分享的方式学着做一个好的点拨人。

数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向量代数。 当孩子在玩的时候,家长不应该强势插入,改变孩子玩的方向,因为这是他们的探索,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使力的方向上轻轻推一把。 这种助推就是家长能够提供的最好帮助。也才能在孩子玩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合力。 家长能做什么呢? 像小胖爱玩水,自己开始玩水的时候,我就默默的给他提供蔬菜叶子,海绵,石头,土豆什么的,然后他就挨个把这些东西在水里丢着扔。玩的过程中,我跟他聊一聊,哎,海绵刚刚还浮在水面上呢,怎么这会沉下去了?这个土豆块沉下去了,放木板上为啥沉不下去了? 小胖爱看百度导航,问我上面变化的数字都代表什么,我不会跟他说,你懂这些有啥用,而是耐心的给他解释一下哪个数字代表速度,哪个是时间,哪个是距离,然后他自己就会感受车速变化和数字变化之间的关系。 小胖扔飞机,自己把尾翼抽出来弄丢了,我也不会呵斥他调皮,而是鼓励他想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尾翼。他就在后面插餐巾纸、硬纸板,不同的“尾翼”导致飞机的飞行路线发生变化,这其实就是将来要学习到的函数。

       这样的点拨无需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因为孩子们每天玩的大差不差,你看到了,点拨一下,就足够了。 我小时候我妈并没有像我对小胖这样点拨我的玩,她基本上不管不顾的状态。但现在回忆起来,她应该也会观察我一段时间内的兴趣,因为我喜欢看书,所以用书来做引路人。 有一阵子我喜欢点火,书架上就会多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初中有阵子觉得学物理、生物之类的没有用,书架上就会多一套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里面有丰富的物理、生物、化学知识。 有一阵子和一个男生走的很近,书架上也有多一套关于爱情的科普书。 这些都可以。 

所以方法千千万,就看家长愿不愿意承认科学学习的力量,承认孩子“瞎玩就是学习”的力量,给他们留白,并尽量提升自己,从而当好引路人的角色。 孩子的玩没有差别,但你提供的环境却可以大有不同。 这也是我在学区房那篇文章最后讲的,全面减负之后,拼的是就是家长的眼界:家长能不能识别出来好的教育与坏的教育,家长能否做到灵活与平衡。 这种教育,前期费功夫一些,后期却会轻松很多,有效果很多。

最后扯点闲话,最近我一个朋友调侃着跟我说,很多别的公号都是吐槽孩子,就你们是一直帮孩子“说话”的。

我笑着说,其实我干啥都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来。咱们抚育孩子,无非是希望他身心健康,最好学习也好一点。如果吐槽孩子能实现这个问题,那就我这毒蛇嘴,能时时刻刻不停的吐槽,哈哈,可惜,吐槽没用,只好想想有什么科学有效的办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理解他们,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当然,我们也不会只是“帮孩子说话”而已,我们还会提供具体的实操建议,成为家长的好帮手,下周的文章里会紧接着“瞎玩”这个话题,手把手的教大家一些非常简单实用的“点拨孩子瞎玩”的技巧,真的很有用,一定要关注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