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沫若 1963年作 行书自作诗 立轴

 百了无恨 2020-06-12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是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纵观郭沫若书艺演进变化历程,大概有过三次大的转折。少自颜而入,从谨严有度、楷法初具到溢而为行草,舒放自如,风流倜傥。待中年,笔调却十分豪纵自由,略带行书味道。再后来,他醉心于甲骨文、石鼓文、诅楚文乃至秦汉诸刻石的考释研究,以学养书,博采众长,碑帖互参,自出机杼,气概豪迈,终使其书法自成一体,人誉之为“郭体”。此幅作品创作于60年代,是郭沫若书法创作的旺盛时期,作品的风格更加成熟完美。作品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宋四家的意蕴,尤其是与苏东坡的书法风格有谋和之处,同属于横画宽结一类,深得苏字神韵。在笔法特征上,郭沫若书法以“逆入平出,回锋转向”为学书、执笔、运笔的要诀,顺逆翻转,腕活笔实,调锋灵活自如,创作上巧于变化,深厚凝重中不乏刚劲爽利,丰富而协调。
郭沫若 1963年作 行书自作诗 立轴

释文:闻有飞鸿岁岁来,于今当复满春台。鸳湖四百棹歌外,国际歌声入九陔。

款识:一九六三年春,读《鸳鸯湖棹歌》,书于南湖书画社。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白文)

郭沫若 1963年作 行书自作诗 立轴
郭沫若 1963年作 行书自作诗 立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