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关于编程/机器人教育的那些事(已更新)

 联合参谋学院 2020-06-12
敢聊这个话题至少自己得接触过,才会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我们是做这一块关于技术到课程研发的企业,也算是有个3.4年的时间了,不敢说自己多专业,但毕竟也是在这行里做事的人,看到很多家长都在发帖问关于这个领域的一些东西,出于热心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行业的出现其实有个5.6年时间,跟传统课辅没法比,毕竟一个是兴趣出发,一个关系到升学属于刚需,所有的机构或企业的发展也都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爆发的,我看到有家长在问为什么这个行业突然很热而且还有很多风投在关注,我们也拿过融资,从融资角度来讲就是教育培训的钱好赚,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的钱好赚,如果商业模式好,就很容易引起资本的关注。

从行业角度来讲,主要是因为国家出台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政策,比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这里占未来升学的14个学分,还以就是关于高中课程改革中有提到要强化学生科技素养和文化素养,国家也出台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紧接着还有一个政策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主要强调2点,一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而是培养符合未来发展的科技人才。

然后在2019年会看到各地高考中出现了很多编程设计的考试题,加上北上广深等地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等等风向都可以看出国家在科技人才培养很重视,尤其是未来大学理工科学生的选拔机制上要求有基础才可以,而这一切的落实时间就是2020年开始,上述信息各位家长有兴趣的都可以百度或教育部官网可以查得到,落实到地方政策也都有,我也看到有人拿着重庆日报的报纸在发,标题是3年级以上学生学习编程课程等等,但类似这些新闻是新闻,学校执行是执行,最好分开来看。

第二个问题是问的最多的,我也遇到过很多身边的朋友问我,编程和机器人到底对孩子有什么用?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我曾经给新员工做培训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就是:如果我小时候能有机会学到这个东西也许我能考上北大或清华。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其实我想传达的一个观点是这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确实是有一定帮助的,埃隆马斯克曾经说过,他造火箭因为成本支出问题没有请什么专家,而是一群大学毕业生或是有专业技术的人,而一切研发的导向都是以物理学为基础,但物理学也可以说是以数学为计算依据的,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学习机器人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的计算方式有直接关联性,换句话来讲也就是学科知识的运用。

我问过很多人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这句话,那么物理学和数学的实践来自于哪里?专业人士会回答我们会做物理实验,ok .那数学的实践方式呢?靠什么? 但实际现在学校能给孩子提供物理实验的机会也不多,当然比我们这批家长上学那会条件是好太多了。书本化的东西很多人看着都头疼,但实验却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所以结果就是机器人/编程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实践理科知识的一种方式,否则国家干嘛要强调这方面的培养?

我们开发过一个课程就是扫地机器人,教学生们自己来做扫地机器人,跟市场上一两千的功能基本差不多,学生看到之后是很有兴趣的,从设计到制作到程序设计,都是自己来完成,比如做这个就涉及到气压的计算,因为吸尘的风扇选型需要这个,也涉及到电压和电量的计算,因为扫地机器人运行时同时要满足扫、吸和行走三个功能,耗电量就要计算好,才知道如何匹配电池型号。另外就是尺寸问题,也可以说是结构,这里依然存在着诸多数学的计算方式。最后实物做出来需要设计程序吧,还涉及到空间计算,在基础程序设计当中是没有距离概念的(比如说我让机器人走1米,这个是不行的),所有距离是依靠时间来判断完成的,学生需要知道机器人在1分钟的时间内能走多远,以此作为判定距离的条件,这个就是单位换算的方式,所谓的逻辑训练多数就是指这个部分。当然程序与结构设计也有关系!

空一点我来说说 机器人和程序到底是什么? 以及什么年龄段学习合适?还有如何选择这类课程? 等等,这会有点事,就先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

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因为我们是清华系企业,所以年底系统内在上海举办了一个封闭训练营,而且必须有准备的去参加,耽误不少时间,主要也是去学习了一下清华创新学院最新推出的创新理念,挺受益匪浅的,日后如果有兴趣我也愿意分享一下。
也有朋友说字太多看起来有点头晕,哈哈,在这里说声抱歉了,我也是单纯的分享下个人看法而已,觉得有用的人自然会看完,觉得没用的人估计跟字多少也没多大关系了,至少我是纯手打,我也不是为了做广告什么的,还要考虑个观赏性,海涵海涵啦!

编程的种类:
         其实在当下编程培训分成两大阵营(为了方便家长们理解,后面的阐述都用大白话描述了,专业人士请忽略),一种是机器人培训,就是通过编程软件设计程序,然后植入到机器人主板内,控制机器人执行某种动作,我之前举例的就是这一种,以实物为载体,实现程序控制。
        另一种就是电脑上编程控制虚拟物,比如一个动画人物在平台中靠程序设计控制执行某种动作。总结来讲,就是实物控制和非实物控制的区别。
       编程环境一种是JAVA8(实物),代表软件是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mixly,市场上用的很多,典型的图形化编程,原先一个个敲字母变成了一块块编程图形,按照判断条件组合就可以了,有点像拼图,很适合0基础的孩子学习编程的启蒙知识,我们当时基于这个平台开发过一个课程,可以让一个0基础的人10分钟掌握编程方法,尤其也可以看出来图形化很好学,而且也是有技巧可循的。但很多机构不会或是说不敢这么干,10分钟掌握了方法,他们还收什么课时费啊。我的老师跟我说讲,他教他孩子学习python,带孩子去书店几十块钱买本书,根据书的内容做了20分钟的讲解,9岁小孩一个星期全部自学学完了。
         另一种是美国麻省理工开发的Scratch,非实物编程的代表,市场上运用的最多,即使有些企业说什么我们自己开发的编程平台也只是基于别人的开源条件上包裹了一道而已,所谓换汤不换药,这种编程平台的开发其实成本还是很高的,所以很少会有企业触碰开发部分,而且别人都做的很好了,又开放了,除了那只猫有版权外其余的都是免费使用的,也省去了自己投入成本从0开发的过程,它的语言环境是Smalltalk,目前只有纯英文的介绍。从编程设计软件上来讲其实可以说差不多,都是图形化的,区别只是一个可以控制实物,一个是虚拟动画,都是适合0基础孩子学习,启蒙很好。我个人觉得谈不上什么利弊,只是看孩子或家长更喜欢哪种了?
           但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就是两者间的区别,实物类编程是程序与结构设计的配合,程序设计好了,但实物的结构有问题,程序也无法执行,所以相对逻辑性更强,学科知识应用更强。因为涉及到多学科配合,1、结构设计,2、电气化(电子)工程、3、程序设计。就好像我们人,身体是结构部分,电子是身体中神经、血管或内脏器官,程序是人的思想,所以机器人也是这么来的,模拟仿生学,这里就存在大量物理和数学知识的计算方式。非实物编程,基本不需要考虑1和2的问题,相对会简单一些,学科应用也会少一些。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乐高是另外一种机器人形式,首先积木块限制的结构创新,我们把这个叫做规则内实现,意思就是孩子想实现一些创作但又无法打破那些积木限定的规则。加上程序是非开源的,就是软件和硬件配套使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当中有明确提到,只认可开源化程序教学,孩子玩一玩图个高兴还是不错的,毕竟乐高的品牌力摆在这里,但是客观来讲对孩子也有帮助,但收费高和非开源的教学形式确实有点让人不好接受。其余的积木类基本都是仿乐高的,抄袭,从小花钱送孩子去学习机器人,却学了个盗版。

如何选择培训机构?
基于上述的三种情况,基本上家长们也可以了解到机器人编程其实就是这三大阵营,但演变出来的形式却是很多种的。我们主流其实就是2种,拼积木和非实物编程。选择机构啊,其实就是在看机构回答的2个问题,1,孩子可以学到什么?以及学完之后可以干嘛?,如果选择课辅培训,这两个问题很好解释,问题1,掌握更多学习当中的方法和技巧,问题2,提高学习成绩。机器人编程机构一般会这样回答,问题1,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训练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问题2,孩子可以参加一些比赛,这是最普遍的回答,全国都差不多。但家长选择培训机构的方式也很简单,最多的就是朋友介绍,第二就是体验课看孩子是否有兴趣?我个人觉得啊,家长最好还是从本质出发考虑的好,首先不要被表现迷惑,如体验课,促销等行为,那都是包装出来的,包装的出发点一定是瞄准孩子兴趣的,难道你就没有被人“设计陷害”的感觉吗?作为成人其实就是从事情的本质出发就可以了,直接看机构提供的教学内容,我们都上过学,也都看过书,课本还是书刊里都会传达一种目的,这个目的也可以说是结果导向,以这个结果导向对应机构说可以给孩子带来的帮助进行比对就可以了。如机构说我们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要是我就会问什么是逻辑思维?课程当中哪些点是可以对应到训练逻辑思维的,把事情拆开了看,不就更好判断了嘛。有点类似面试的技巧,面试官问求职者,你能给我企业带来什么好处?面试者说我们提升销售利润,面试官再问你怎么做到的?求职者就会一一阐述,他说的方法判断一下就知道能否可行了?我个人觉得任何事物的阐述都离不开“道理”二字,说得通就对,说不通甚至都不会说,那凭什么相信?不需要什么专业水平,机构要是能做到的一定都会在内容和销售说辞上呈现出来,然后再根据体验课走一遍流程对比判断一下结果就知道了。我个人觉得这类素质培训都是有方法可寻的,体验课的目的就是将方法提炼并迅速反馈,才能达到成交的效果,这点都做不到,那基本都是忽悠你不懂。如果机构没这个实力,那也提炼不出来所谓的方法,孩子在学校上学,学习也都是方法论,一堂课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叠加形成某种成果。如果一个素质培训要一两年才能形成效果的,我就会问达到此效果的叠加方式是什么?如何做到的?总不可能说我没有叠加方法,我们都是疲劳训练的产物,我个人觉得不现实?毕竟机构是一个学习单位,不是生产线。动手能力什么的,可以忽略了,记住,手上执行的动作都是靠思想控制的,家里天天让孩子做家务也是动手,有什么素质上的改变吗?

如果说孩子能学到什么或是我们成人看书能学到什么是不是教材里的中心思想都可以传达的,比如他们说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那么就看什么内容可以训练,以及你觉得可以训练到什么程度?千万别认为反正自己也不懂,看也看不懂,记住,当你这么想的时候机构也是这么想的,就抓住了你不懂的心理。举例:

适合什么年龄段去学?
其实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曾经我还跟一位教育界的领导探讨过,他的意思说7岁以前学习都是没用的,其实我不这么认为,经过我们实际的运营当中,深刻发现一个问题,首先我们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根据北师大权威的调研报告中我也看到过这样一个结果,就是现在孩子的智商比80后提升了2岁,比70后提升的3岁(同年龄段对比),所以现在的孩子比我们80后当孩子的时候更聪明。而很多人却依然按照惯性的思维方式判断和认知,现在3岁小孩,给他个手机或平板拿起来就会玩。而在教育心理学当中,孩子在4-7岁之前是对素质沉淀的最好时机,孩子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思维如何,能力如何都可以说在这个年龄段当中养成的,但很多家长都不会教,也不懂得如何去教,这个是很苦恼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年龄前这个阶段学一学挺好的。我们自己有一套测评体系,叫做SQTP素评,主要看重孩子6个纬度的素质体现,对观察力、注意力、逻辑力、想象力、创造力、统筹力,我相信很多家长会一下就明白这6种素质对一个人成长有多重要,但你知道吗?在心理学当中观察力、注意力、逻辑力属于左脑型,想象力、创造力和统筹力属于右脑型,记忆力也属于左脑。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为什么这个社会左脑型人比较多,因为如今的 教育方式都是偏左脑训练,你要注意听讲、你要注意观察(审题),回家把这个知识点背一遍,包括数学的教学方式就是在训练逻辑。而右脑的训练有什么?美术算一个吧。其余的没有了,但如果有做企业管理的家长,右脑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左脑更偏于执行,所以孩子的基础如何奠定,基本也等于你在引导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回忆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在的情况做个对比。


今天暂时先写这些,感谢1000多人多阅读和评论区留言的朋友们,下次更新我会分享一下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区别,以及可以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如果有兴趣看希望可以留言,没人看我也懒得写了。提前透露一下,其实就是线性和非线形的区别,但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所以全球的国家都在推出创新教育理念,目的也是为了打破教育当下格局,毕竟现在我们的教育形式已经用了140多年了。急着去开会,缺少润稿时间,还请担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