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户口本》:真实最重要

 hercules028 2020-06-12

说明:本文是一位工科出身的读者写给我的,是很长的一封信,这是第一部分,都是谈我的小说《户口本》引发了他写作的欲望。后面几部分都是他本人的自述,因为涉及到隐私,我就不放出来了。之所以把这段放出来,一则指想为自己这本书做个广告,二则是想倡导大家,都来写自己的个人史。不久以后我会开个写作课,告诉大家为什么写个人史很有意义。

一个人可以对简单的食物保持无限循环的热情,对精神却不可以,一旦进入了更高的境界,他就再也不会对低级的思想感兴趣。一个没有精神世界的人,也就只能对繁衍后代充满疯狂、无知的执念了。而且乐此不疲,自己变成了脑残,然后继续毒害下一代。

断了两周,今晚继续读了90页《户口本》。越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越不容易引起人的关注。没有对比,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既不公平也不正常的环境里,而且这个环境还是那么地残忍、黑暗。《户口本》本身并不带有太多深度的思考,它贵在真实,写出了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我们缺少最正常的人性,而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时代的印记,也是人性最真实一面的刻画,猥琐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生活大多数时候充斥着猥琐。无知和贫穷是大部分不幸的根源,这两者往往又互为因果。我并不为它的内容而震撼,因为作者经历过的、思考过的,我同样经历过、思考过、得出过基本类似的结论。我说同样经历过,并不指故事一模一样,而是在类似的成长环境里,故事背后的人性、内在逻辑,是相通的。

它没有给我内容上的震撼,但给了我更重要的东西。时光偷走了我的历史,《户口本》还给了我,它确认了我的青少年。它真实,这是作者的出发点,也是作者始终力求达到的标准。因为真实,所以感动,我能从书中某个只是平淡的句子里看出,这绝不是没有亲身经历、细致观察的人能写出来的,它只能是由经历苦难之后仍然热爱着生活的人写出来的。它不需要为了表达某一个观点而刻意编造一个并不真实的故事。真实最重要,因为编造故事的同时,想表达的那个观点就已经变成了先下结论再找理由的说教——至少方法论层面是这样的,而不是故事自然发展的结果。我喜欢看到真实的东西。真实意味着要么切身经历过,要么虚构符合自然发展,符合小说内部这套逻辑。它考验写作者的阅历、观察能力和知识积累,显然,作者都具备。小说在内容上是散片化的,作者并不想刻意整合一个完整的故事出来。那样可能会讨好读者,却并不真实。他只想写给想看的人看、能看得懂的人看,不迎合读者。人文学科无法证明,也无需证明,小说虽有虚构,但作者对童年记忆之准确、观察之细致,仍不由得令我连连惊叹。同时,这是一本适合江西人读的自传体纪实小说,地道的江西方言可能会让非赣系读者吃力,也难以品味书中方言的味道,所以,它可能不会很大众。期待作者能写出一本大作,超越《户口本》,适合更多大众读者,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涉及更广的社会面。

我读过的书很少。如果要做个对比,我更喜欢《户口本》,而不是余华的《活着》或《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作品对人性的描写并不很真实,真实的人性不是那样的;对饥荒那段历史的描写也并不真实,那段历史我很了解,因为我爷爷是地主,他给我讲过很多次他的亲身经历,从来就不存在什么自然灾害,饿死人,只是因为有一年所有人都不需要干活;而故事的结局,用大王的话来说就是,在一开始就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死亡,而不是让故事自然发展。小说还没看完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活着》中男主的所有亲人都得死,所以都没有太大兴趣往下看了。这些让我对余华的知识境界和观察能力持怀疑态度,当然,是在认为他是一流作家的前提下。

作者是当代最优秀的训诂学专家之一,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它的真实、说文解字般的语言运用,有时让我感觉自己在读鲁迅,若非功力了得,恐怕也无法将方言翻译成汉字。作者让我忍不住想谨慎地得出一个结论:“小学是写作的基本功。”自从看了大王的文章,每次看别人写的作品,总是习惯于去怀疑用词是否恰当贴切。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因为睿智,所以它不是故作思考状煽情的产物,在不正常的人性社会里,它表达了最正常的人性述求,而正常的人性,恰恰是我们的文化里最缺失的。我们总是活在动物性里,或者活在简单粗暴的三纲五常的社会性里。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人格独立,只是习惯于做上古“圣人”和大众思想的奴隶,而做奴隶是精神安全的。在它幽默的行文里,已经展示了一种更像现代文明人的生活方式:人要活得真实,要自由,要有趣,最需要科学理性的光辉。

写过很多历史小说,作者最看重的却是当代写实的《户口本》。写出一部像《阿Q正传》一样的作品是作者的最高目标(冒昧揣测),当然,这是有难度的。作者远在东京,仍然在思考着、酝酿着。被迫离开校园、远走异国,曾让他寝食难安。从现状来看,重生对他来说反而是更好的归宿吧,扶桑常驻,东大安好。苦难有什么用呢?“苦难是一所大学,这句话好像是一个很有名的人说的,可是上完了这所大学,有什么用呢?至少我觉得自己应该是这个大学毕业的优等生,而现在回忆起来,脑中除了感伤和愤怒,空空如也。”

我越发相信,存在一种普是的价值体系,是可以评价选择的。生活不只是繁衍,也不是只能像乞丐一样翘首乞讨地工作,每天醒来,就像动物本能地要去森林里觅食一样,哪里有潲水,就往哪里拥挤。这些不是全部,甚至不是生活的核心,人应该少些动物性,多些精神世界。

天越黑,星越亮。可是,如果每天都是阳光,不是更好吗?我们的社会缺少阳光。写在书里的不是文化,做出来的才是。虚伪,是传统文化里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因为虚伪,所以也荒诞。无论是看上去光鲜无比的“上流社会”,还是贫贱如蝼蚁的底层平民,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层面、每一件事,虚伪和荒诞都无孔不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一直是高傲的,天性如此。我追求真、善、美、爱,真是第一位的,我从来都看不上欺世盗名的人,即使他是我的老师,因为他侮辱了真理,也侮辱了我的智商。按照这个逻辑,便找不到几个能让我看得上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只有真正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在我眼里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