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里发现事物的本质!“元素周期表”诞生记

 小浪底不浪 2020-06-12

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之后,门捷列夫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他日夜研究的元素,有规律地排列在一个表格中。倏忽之间,他从梦中惊醒,以此为蓝图,经过不断的测算和修正,终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从人类发现元素,到形成元素周期表,简单的化学元素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现代化学之父”拉瓦锡

1743年,拉瓦锡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获得巴黎大学的法学硕士和律师执照后,因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毅然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律师职业。

1768年,25岁的拉瓦锡成为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

后来,拉瓦锡继承了家庭的大笔遗产,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顺带提一下,拉瓦锡的夫人也是美貌与才华兼具,擅长翻译和绘画,为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与他的夫人

当时法国的税收是包税制,私人可以承包,上交后剩余部分可以自由支配。

拉瓦锡花了一大笔钱买了“包税官”的职位,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但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科学研究,而是进行了严格的时间管理,每天进行至少5个小时的化学实验。

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科学设备,加上严格的“自我管理”,让拉瓦锡迅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拉瓦锡主张通过精准的测算对物质进行定量研究,并撰写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

当时化学被世人称为“魔术”,化学界非常流行“燃素学说”:

物质能燃烧,是因为在它里面存在“燃素”,不能燃烧的物质是因为它缺乏“燃素”。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的钟罩燃烧实验

拉瓦锡在观察磷的燃烧时,发现磷的质量增加了,他猜想肯定是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与磷发生了反应。

经过不断地实验证明了氧气的存在,打破了“燃素学说”,创建了“氧化说”,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1789年,拉瓦锡提出“元素”的概念,并发表了包含33个元素的物质表。

从此,化学成为一门可以精确测量的学科,他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在实验室记录数据

179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拉瓦锡作为“包税官”受到穷人的憎恨,被列为政治犯推上断头台。

临死前,对刽子手说:“我想在临死前做最后一个实验,看一下人死之后到底能活多久,头被砍下来后,我会一直眨眼睛,请帮我数一下眼睛到底会眨几下”。

同时代的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说,刽子手在眨眼之间砍掉了人类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大才。

之后的几百年里,法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拉瓦锡一样的天才化学家。

门捷列夫的求学生涯

40年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西伯利亚出生。他的父亲学识渊博,从小就注重培养他对事物的兴趣。

然而,13岁时随着父亲的离世,门捷列夫富足的生活结束了。

门捷列夫的母亲,为了培养他成才,上演了一出俄国版的“孟母三迁”。

她坐着马车长驱2000多公里,将门捷列夫送到莫斯科,想让他读精英大学;后来因为户口问题被拒之门外。

此后,母子又飞奔600公里,来到门捷列夫父亲的母校—圣彼得堡师范学校。

他们的举动感动了校长,破格录用并提供助学金给他,让他完成学业。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年轻时的门捷列夫

1850年,门捷列夫的母亲因为长期劳累离开人世。

门捷列夫非常珍惜这次机会,靠着微薄的助学金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成绩从最开始的倒数第一,一直名列前茅。

在圣彼德堡师范学院,他接触到了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的化学理论,自此为他的人生开启了化学的大门。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

提到道尔顿,很多人都能想到“色盲症”。

因为他是“色盲症”患者,出于好奇他对色盲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症的论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色盲症的贡献,将其称为“道尔顿症”。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道尔顿

1803年,道尔顿基于当时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观测到的实验现象,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著名的“倍比定律”;

在倍比定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子理论”,试图将所有的元素用“原子量”来衡量。

但何其容易,原子质量非常小且不易测量,再加上当时条件所限,道尔顿测算的很多数据都是错误的。

虽然当时很多科学家对道尔顿的数据进行了修正,但仍然没有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

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一些元素的排列规律,但无法从整体上将所有的元素联系起来。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对当时已发现的61种原子,按照原子量增序排列后,发现元素的性质像“音阶”具有周期性,每隔7个元素就会出现一个性质相似的元素,他把这种规律称为“元素八音律”。

然而,他只是通过排列元素发现了这种现象,并没有真正揭示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

这种观点并不被世人所认可,甚至一度受到业内学者的嘲笑。

直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被证实。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门捷列夫毕业后,应聘到莫斯科担任大学教授;他沉迷于原子理论,试图破解元素之间排列的规律。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中年门捷列夫

他设计了一套纸牌,将不同元素的原子量、性质写在这些小卡片上;

天天摆弄、排列,来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排列规律,然而经过不断地测算和排列,还是一筹莫展。

据门捷列夫自传描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得益于他的一个梦。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门捷列夫不分昼夜地研究自己的纸牌,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

在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之后,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他日夜排列的元素在梦中排列到了一个表中。

门捷列夫从梦中惊醒,他从元素的性质着手,反推和预测原子量的范围。

由于当时没有同位素的概念,门捷列夫的测算逻辑其实是不严谨的。

但有时科学的发现确实需要点运气,门捷列夫用错误的假设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869年,经过不懈地伏案测算和修正,终于解开了原子之间的秘密,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周期表

  • 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量大小直接决定的;

  • 如果把所有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它们在性质上呈明显的周期性;

  • 每隔八个元素呈现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性质的元素称为一个“族”。

  •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代表“周期”,竖行代表“族”;

  • 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在对当时已知60多种化学元素排列后,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空位,门捷列夫还预言了没有被发现的元素。

但是,门捷列夫并不能证明他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并且整个推算过程也无法用实验证明。

别人天天在实验室辛辛苦苦地做实验,而他单凭着玩纸牌,就发现了元素之间的规律?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伪科学”,不被当时主流的科学界认可,甚至遭受了侮辱和嘲讽。

直到后来镓元素的发现。

“镓”元素的发现

法国科学家布瓦邦德朗在对元素进行光谱分析的时候,预言在铝和铟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元素。

1875年镓元素被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镓元素的发现并没有让门捷列夫受到尊重,因为根据测量,镓元素的原子量跟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预言的不一样。

引起了一场关于“伪科学”和主流科学的论战,引起了全世界化学家的关注。

门捷列夫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被世人谩骂。

后来布瓦邦德朗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门捷列夫是正确的。

自此,门捷列夫受到了化学界的认可和肯定。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出来,一一印证了门捷列夫的预言,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缺。

1882年,门捷列夫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戴维奖章”。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晚年门捷列夫

1885年,德国化学家温克勒发现了新元素“锗”,这种元素在现代光学、精密仪器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该元素的原子量和性质,与门捷列夫十几年前的预言丝毫不差,门捷列夫被推上神坛。

这个元素周期表神到什么程度?

它准确排列了每一个元素的位置,并且预言了每一个没有发现的元素的原子量、性质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像一张原子地图,拿着它几乎可以解开化学界所有的谜题。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惰性气体的出现。

拉姆塞和锐利发现了惰性元素氩,但发现这个元素没地方放,后来又发现了被称为“太阳元素”的氦。因为这种元素最初是在太阳的光谱中发现的,当时被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随着惰性气体元素被接二连三被发现,大家开始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提出了新的质疑。

惰性元素的发现,说明在七大族元素之外,还存在一个新的族,那就是惰性气体族。

因为早期化学家在排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是基于现有的元素。而惰性气体性质非常稳定,极不活泼,很难被人们发现。

经过全世界化学家的不断努力,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现代元素周期表

启示

元素周期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

在化学周期表发现之前,人们上化学课都是从一些常见的元素开始。现在的化学课都是以“族”为单元展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

在元素周期表上,每“族”元素的性质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去设计产品、选择原材料,不断地改善现代生活,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回顾元素的发展史,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科学原理的发现具有偶然性,但我们也无法忽略其背后的必然性。

很多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不断计算、总结和归纳。

很多人做研究都是浅尝辄止,习惯性地把目光停留在现象本身,而不去探寻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原理。

梦出来的“元素周期表”

中国古代十大发明

中国古代诞生了很多璀璨的成果,但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是非常缺乏的。

这也是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体系在欧洲迅速生根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方面,我们确实要向西方人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