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写经 法藏P2371无上密要第卅三

 谦斋文房 2020-06-12

敦煌写经

法藏 P2371

无上秘要第卅三(尾题)

尺寸:30×180厘米

题记:开元六年(718)二月八日沙州敦煌县神泉观道士马处幽,并侄道士马抱一,奉为七代先亡及所生父母,法界苍生,敬写此经供养。

《无上秘要》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类书。北周武帝宇文邕纂。据载,宇文邕曾 七次召集道士、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释、道三教优劣。力主道教居儒、释之 上,因群臣、沙门反对而未果。后定议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但佛 教徒仍持异议,僧道论争空前激烈。乃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并废佛、道二教 ,勒令僧人、道士还俗。因其崇信道教,乃下诏立通道观,设学士,选著名道士 、僧人120人到通道观研究《老子》、《庄子》、《周易》。又令道士王延校理 三洞经图,撰《珠囊经目》。又据《续高僧传·释彦琮传》称,建德六年亡齐后 ,字文邕在通道观道士的帮助下,“自缵道书,号《无上秘要》”。

《无上秘要》在魏晋南北朝众多道书中堪称巨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是研究 魏晋南北朝道教和道经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也是校勘早期道书的重要依据。

《无上秘要》的确有它的缺点,如某些经典的选择并不典型,也失于完备,取舍 可能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它紧紧扣住道教的实践和修行的次序,其繁浩的品目正 说明编者试图囊括道教的全部精义。它选取的经典主要是早期的道教经典,且少 有佛学成分。这不但反映了早期道经在道徒修习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说明作者在 努力反映道经的传统教义。认真研究《无上秘要》会使我们对六朝道教的理解不 会因为某一时期学术界的兴奋点而造成以偏概全的误解。今本《无上秘要》已非 完帙,仅余原本三分之二的内容。

《无上秘要》原一百卷二百九十二品。《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为七十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仅一 卷;衢本《郡斋读书志》作九十五卷,并云:“右题曰元始天尊说,《艺文志》 止七十二卷,不知何时析出二十三通也。”可见唐代已有残缺,至两宋,先后有 七十二卷本、一卷本、九十五卷本传世。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为其残本, 计六十七卷,实缺三十三卷。而所存诸卷中又有缺品。此本多避宋讳,可推知所 据为宋本。书前有目录,止于一百卷,凡缺卷、缺品皆不录品目。正文或一卷一 品,或一卷数品,或数卷一品。另《宝颜堂秘笈续集》《丛书集成初编》《雪堂 丛刻》收载该书一卷残本。除上述刊本外,尚有敦煌唐写本。据北珍二十卷末题 识,系“开元六年二月八日,沙州敦煌县神泉观道士马处幽并侄道士马抱一奉为 七代先亡及所生父母、法界苍生敬写此经供养”。P.2821为写本目录,详列二 百九十二品目,并分义类品例四十九科,阐释编纂次第之义理。据此可考见原书 结构及《正统道藏》本所缺品目。S.80系《正统道藏》缺卷(卷十)。

周武帝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但岐路既分,派源 逾远,淳离朴散,形气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说相腾。 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信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 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所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俾夫翫培塿者,识嵩岱之崇崛;守碛砾者,悟渤澥之泓澄,不亦可乎。」周武帝 的这个诏书是其主编的《无上秘要·大道品》的主导思想,而《大道品》也是全 书的思想精华所在,惜毁于至元毁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