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丁继昭,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20年第6期第14—18页。 摘要:必备知识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四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对必备知识的考查,需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学科思想为主线和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考查原则,依循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问题→学科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设计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立足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式。 关键词:高考;高考评价体系;地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命题的实践指南与试题质量的评价依据,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能力、素养的关系,将高考考查内容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突破了以往知识和能力的二维考查内容框架[1]。必备知识作为“四层”考查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形成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2]。合理选取恰当的知识内容对实现考查目的、决定试题“格局”具有重要作用[3]。同时,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从“教学端”看“考试端”的主要视点。在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中,如何考查必备知识、促进教考有效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高考地理科为例,尝试提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学科必备知识考查原则、考查路径及考查方式,以期抛砖引玉。 1 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原则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是指考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为了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是由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从整体上实现了知识的关联性与结构化,有利于避免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考查。在考查必备知识时,针对知识的来源,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针对知识的学科特点,要坚持以学科思想为主线;针对知识的育人功能,要坚持以学科素养为导向。
2 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路径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线索,对学科知识体系具有整合功能[6]。本文以地理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以学科问题为“中介”,建构必备知识的考查路径,即学科思想方法→学科问题→学科必备知识。
3 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方式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必备知识考查方式,并不是对以往经验做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取其精华,对既有经验批判性地继承。本文以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的相关内容为例,结合有关高考试题,探索必备知识的考查方式。
基于空间关系原理编制试题材料,需要把空间关系原理中详细的知识点恰当地呈现在试题材料中,服务于地理联系的考查需求。例如2014年课标Ⅱ卷第36题的材料指出:“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第(1)问要求学生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实际涉及的是地形、气候、水、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关系原理知识。通过参考答案可以看出,材料中几乎全都呈现了答案中的“地势低平”“纬度高”“冻土发育”等具体要点,但是如由地势低平导致的“排水不畅”等则并未呈现。因此,材料中还可以加入“排水不畅”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空间关系原理分析指引,进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要素进行分析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