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浦·春水》宋 张炎

 昵称32901809 2020-06-13

南浦·春水

宋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

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

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南浦·春水》宋 张炎

【格式】

【名句】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

【基调】写景咏物

【年龄】不详(但是诗人早年时期)

【译文】

波暖绿粼粼(lín),燕飞来、好是苏堤(dī)才晓。

水温转暖,湖光粼粼,燕子归来,正好是苏堤春晓。

鱼没(mò)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

鱼儿潜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波纹;流水带走了缤纷狼藉的落花,还嘲笑东风不能把落花清扫干净。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piān)舟小。

在荒僻的小桥下,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翩翩而出。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如今堤岸长满青草,好似当年谢灵运在诗中表达的梦境。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liǎo)。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冲洗落花,却为何花香不消?

新渌(lù)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

看到路上新绿乍生,回想起在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结伴畅游,吟诗作乐。

余情渺渺,茂林觞咏(shāng yǒng)如今悄。

可惜当日的欢愉已成过去,只是满怀余情不了。

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时溪上碧桃是增加了还是有所减少?

【注释】

粼粼(lín):形容水波碧绿清澈,泛着光亮。

苏堤(dī):西湖景色之一为“苏堤春晓”。

流红:把红花流走。

池塘:池子的岸堤。塘:堤。

梦中芳草:南朝钟嵘《诗品》引《谢氏家录》说,谢灵运梦见弟弟谢惠连,从而写出了“池塘生春草”的句子。

了(liǎo):消失的意思。

渌(lù):清澈的水,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又作'绿”(lù)。

渺渺:绵绵不绝。

茂林觞咏(shāng yǒng):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在溪边会集,饮酒赋诗的故事。茂林:茂密的树林,指会集的地点。觞:饮酒;咏:咏诗。

前度刘郎:意为当日的欢愉。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有“终逃到是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由词风可以看出应该写于词人早年隐居浙江杭州期间,在此期间词人游览西湖,为了描述西湖的美以及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写下这首咏物词。

【考点】

考点1:下阙“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出《兰亭集序》中与此句匹配的两个句子。答案: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考点2:邓牧在《张叔夏词集序》中说:“《春水》一词,绝唱古今,人以‘张春水’目之。”请结合上片谈谈词人是如何表现“春水”的?答案:①融情于景,富有诗情画意。首二句直扣题面,“波暖绿”“燕飞”应“春”字,“粼粼”,写出了水的清澈,“苏堤”或明或暗点“水”字。开篇三句写出了春水溶溶、春光满眼的景色。②动静结合。“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是接着写水的春景。“鱼入水波痕圆”又写出了鱼儿没入水中,波翻涟漪之状,与下句的“流红”适成对照。“流红”,即落花逐水流,既写出了湖水潮动,又暗点春之将老。③既用典,又虚实结合。“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这是写池中的春水。回想池塘边已长满青草,那情景很像谢灵运梦中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境况。这里以“回首”二字领起,引来旧典,增加了朦胧的意态美,寓有怀人之意。

【赏析】

要读懂这首诗,同样,我们要要对作者及其写作的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才行。在前面介绍《清平乐·候蛩凄断》的时候,我们已近对张炎做过介绍。这里,我们要再做一些简单的回顾和补充。

张炎,出生贵族,早年过得是公子哥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落得四处漂泊的结局。

我们知道张炎精通音律,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的影响,注重格律、形式技巧,内容多写湖山游赏,风花雪月,反映了贵族公子的悠闲生活。这首词作,即是张炎早期的作品。张炎是当时“西湖诗(词)社 ”(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社团,专门描写西湖美景)中的一位著名词人,这首《南浦·春水》词,就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因此而获得了一个“张春水”的佳名。所以对于这首词作,其佳处并不在于寄托什么深刻的情志,而在于它文辞的优美,以及词风的婉丽清雅。说白了就是一篇纯粹的风景大作,但由于词风典雅,文辞华丽,所以元代思想家邓牧在《张叔夏词集序》评价:“春水一词,绝唱古今,人以‘张春水’目之。”

上阙:“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上阙开篇点题,咏西湖湖水起笔,重笔写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词人开篇就用绿波、归燕和苏堤三个景物,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波暖绿粼粼”,点出了题目“春水”,湖光粼粼,绿波荡漾,弥漫着春的气息 ,透出了春日温煦之意 。“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 ”写燕归苏堤 。一个“苏堤”点名了地点是杭州西湖。前句写“春”字,后句暗写湖水(苏堤在西湖)。

【苏堤的由来】苏堤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第二次来杭州当官时,利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后人为缅怀他,称此堤为“苏公堤”,简称“苏堤”。南宋年间,在堤上先后辟建了亭台楼阁,成了湖上游览的喧闹之地。南宋以来,“苏堤春晓”就是“西湖十景”之首。

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词人用鱼没、流红和东风三个动态的意象与前句相互应和,进一步描写春景。 “鱼没浪痕圆”写得生动传神,将鱼儿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人木三分。词人以“燕飞来”勾引起“鱼没”之句,表意极妙。“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再次点题“春水”,表面是说湖水带走了缤纷狼藉的落花,湖水要嘲笑东风之无法吹净残瓣,其实还是在形容春光之阑珊与湖水之浩渺。流红引得鱼儿浮出水面,而燕子掠水则将鱼儿惊回水中,只留下阵阵涟漪和无力的春风。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

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这两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转折之笔。春光骀荡、落红纷披的时候,西子湖里,游舟如织,断绝不通的水滨中,和荒僻的小桥下,也时见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翩翩撑出。“桥断”即写断桥,与前文的“苏堤”相应,再次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个“荒”字与前文西湖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柳阴撑出扁舟小”一句则静中见动,反衬西湖此刻的寂静。

【西湖断桥】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的名气最大。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的故事即发生于此。

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据说谢灵运梦见弟弟谢惠连,从而写出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句子,词人借用旧典,翻出新意,意谓今日池塘长满青草,恰似当年谢氏诗中所表达梦中之意境,这里虚写实景,把眼前所见之实境引入梦幻所感之虚境,增填了诗意的朦胧感和虚幻色彩。

下阙:“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下阙写景之余重在抒情。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在这里这首词的基调就在变化,一个“空山”,悲凉之意转浓。上阙写过苏堤“湖水”和池塘“池水”,这里接着又写空山“溪水”,可见“春水”之无处不在,紧扣题目。

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这几句均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张炎等“西湖词友”,曾在西子湖畔结社游赏,现今却都分散四方。“茂林觞咏”借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茂林修竹”,“一觞一咏,亦是以畅叙幽情。”词人看到“孤村路”,忆起旧时与一众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尽情“觞咏”,而今“茂林”变成了“孤村路”, “觞咏”的热闹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彻底反转上片轻松、优美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承接上面几句,“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令人不禁怀念起旧时相聚于其下的碧桃树了,“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有“终逃到是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词人借用过来,表达了目触韶景而伤感,光阴易逝的愁思。

全词笔调细腻,过渡自然,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