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合体直播,薇娅对李佳琦说的一番话,揭开了强者背后的秘密

 金麟167 2020-06-13
 01

前不久,央视《对话》栏目同时邀请到了薇娅和李佳琦、两人在节目现场上演了一出历史性的“合体同框带货”。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时,李佳琦说,薇娅始终是自己疲惫时的励志榜样,是自己松散的时候,一看到就会想到要加油的人。

事实上,这两个人一直在飞速成长。

在李佳琦爆发的同时,薇娅也不停地加速,在接受36氪采访时,薇娅曾亲口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要感谢佳琦和我的竞争,他真的给淘宝直播带来很多流量......他对我也有启发,就是外部流量的使用。”

  • 当记者问及两人之间的竞争,薇娅毫不避讳,表示私底下会经常沟通,只是平时工作太忙了,如果碰到一定会聊。

记者又问薇娅是否惧怕李佳琦超越,她直言说:“说不怕是不可能,那就假了。一定有,多少有一点,但李佳琦的出圈对我真的是很好的事情。”

曾几何时,网上曾经流传一张李佳琦和薇娅的照片,那时候的他们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名气,这些年来,两个人彼此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我看来,除了自身的拼搏和努力之外,更如薇娅和李佳琦说的那样,还得益于彼此的竞争。

自古以来,驱动个人走向强大背后的秘密无非两点,一是恐惧,二是激励。

  • 而遇到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既有心理层面的恐惧,又有外部的激励,如果个人能够直面恐惧和激励,无疑将获得迅猛的成长和提升。

这个道理放在职场中同样成立。

要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如何逼自己快速成长?

在我看来,有一个很实用的办法就是,找一个现实中试图超越你或者你想要超越的人进行对标,你追我赶,达成良性竞争局面,最终你们都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02

来访者陈科(化名)是两年前的一名来访者,不得不说,这两年小伙子获得了迅速的职业成长。

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我隐去了关键的隐私信息,将故事进行了文学加工与处理,在此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到你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两年多前的一天,陈科一脸愁容地找到了我,原来,他在职场中遇到了一个对他而言全新而又棘手的困境,想要我帮他进行梳理和分析。

事情是这样的。

  • 陈科毕业于国内一所985高校,毕业后就来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经过了4年多的历练,因深感大公司晋升不太容易,而自己又很想往管理方向发展,于是通过跳槽,来到了一家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试图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

果然,鉴于陈科985高校的学历背景和大企业工作经历,公司领导对陈科寄予了厚望,将他作为管理者培养,不出两年,由于公司业务需要,成立了新的部门,领导就提拔陈科担任新部门的主管,并将选人用人的权力也交给了陈科,希望陈科能够打造一支核心业务队伍,带动公司更好地发展。

半年不到的功夫,陈科就面临着尴尬的职业处境。

要知道,这个部门是陈科一手组建的,人员也是陈科亲自去人才市场挑选的,可不知为何,陈科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不少;与此同时,随着人员的到来,部门工作效率反而变得低下了,这让领导很不满意。

领导找陈科前来谈话,希望陈科能够好好反思和自查下,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如果三个月问题依然得不到改善,按照领导的说法,他就会考虑陈科是否具备管理能力,最糟糕的结果,陈科可能面临否调岗降职的尴尬处境。

  • “说说看,你从人才市场收到到这些简历并亲自把关面试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筛选的标准?”我问。

  • “最主要的,我觉得是忠心和诚实,我觉得人品最重要,不喜欢看起来精明的那种人。”陈科倒也不避讳他的真实想法,这是后续咨询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听陈科说到这一点,我隐约有个推断,为了进一步核实,我接连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在确认了这个推断后,我说:“从你刚才的叙述来看,我把我这边听出来的言外之意和你反馈下,你听听,这是不是你内心的声音。”

  • 陈科愣了下说:“好的,老师,你说说看。”

  • “骨子里,你似乎很害怕竞争啊。”我说。

陈科愣住了。

  • 我继续说:“不论从你们部门的性质还是从岗位要求来看,你最应该招的,是那些带有狼性的员工,这些员工可能会有野心,甚至不排除有人会比较有能力......但似乎,他们都不在你的重点考虑范围内。反倒是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威胁的、听话的,学历或能力都不及你的人,才会被你收入麾下啊......”

陈科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老师,你的察觉力太强了,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但之前却没有察觉到。实话说,我在第一家大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就是靠死磕业务才不至于掉队的,能力水平差不多只能到中等偏上,我深知那种被牛人碾压的滋味儿,真的不好受......”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你是为了挑战管理选择跳槽去中小企业,但实质上你是怀揣私心的,你不想面对惨烈的竞争,以及,刻意回避实力强劲的同事......你来到这家公司后,备受瞩目和重视的感觉让你开始确实感觉不错,但随着岗位的提升,你的私心渐渐暴露了出来,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也不敢招聘那些实力强的下属,因为你担心,有朝一日会被他们替代......”我分析道。

陈科眉头紧皱,仿佛陷入了沉思。

“说到底,你这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啊。”我说。

 03

我告诉陈科,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迅速成长变得强大,就一定需要换个方式去思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我们从结果上分析,如果你的同事或竞争对手很厉害,而你能够直面这种竞争,最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 直面差距迎头赶超,最终你也慢慢变得强大起来,这就涉及到职业发展的策略问题;

  • 你拼尽了全力最终还是惨败,你需要认真分析下原因,如果这部分真的是自己的弱势,那么就要考虑后期如何规避及调整,这就涉及到职业方向的重定位问题。

最要不得的就是一味逃避,不仅错失了一次成长契机,更错失了一次自我认知的绝好时机。

问题在于,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情愿和强者为伍呢?

  • 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因为在强者面前,会映照出我们的不足和差距,于是有部分选择干脆不与强者为敌,选择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同事,渐渐地,这个人的感觉是好了,但客观结果却是,TA的成长速度也就渐渐慢下来了。

文中的陈科当时就有这样的心态和思维。

我告诉陈科,事实上,倘若你真的能够以岗位要求去要求自己,以公司利益为重招聘能人——

  • 一方面这些能人能够让你感到恐慌,逼着你不断学习钻研业务;

  • 另一方面如果你真可以给予他们职场上的支持和辅导,你付出在先,后面反而会得到他们的敬重和意想不到的回报。

站在企业老板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真敢于用这些能人,说明你看人识人很有一套,起码你能从很多应征者当中将他们筛选出来;同时随着他们能力的提升,也从侧面反映出你带队有方,能够激发他们的干劲,有助于提升你在企业中的影响力。

要知道,业务能力强的人也许有很多,但在老板看来,真正懂得用人识人具备领导才能的人更是稀缺人才。

经过分析,陈科若有所悟,他表示从来没有从这些方面考虑竞争的问题,他决定将咨询中的分析及建议好好消化整理下,并在现实中加以运用。

后来的陈科真的改变了不少,他辞去了之前不胜任的下属,新招了一批业务能力和基础都很不错的下属,甚至和领导表态说,如果有下属真的比他更适合这个岗位,他也欣然让贤。

而在实际工作中,陈科更是将自己的经验加以总结,不遗余力地对下属进行辅导,渐渐地,他在公司的口碑越来越好,领导也愈发器重他了。

 04

前不久,陈科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陈科之前带过的一名下属Sam(化名)去年转型跳到了另外一个行业,而就在疫情期间,陈科所处的公司及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公司面临着解散的结局,正当陈科一筹莫展之际,Sam主动询问陈科近况,并给陈科介绍了一个职业机会,陈科顺利通过了面试,就这样意外地跳槽了新的行业,如今渐渐步入佳境。

这也是和强者为伍的另外一个潜在好处,那就是,很多机会可能不知不觉就会到来。

  • 而这就是人际关系的“附加值”。

你会发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那些积极主动的人往往更能获得一些机会,倒不是这些人多么厉害,而是他们敢于结识强者,同时也不吝惜花费一些物质代价去聆听强者的建议——在他们看来,这些是对自己的投资,因为通过和强者的沟通,能够渐渐打开自己的思路和眼界,获得的价值自然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回到薇娅和李佳琦两个人身上,我相信,他们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

  • 彼此都会让对方感到压力与恐惧,但他们并没有就此逃避,而是在对方身上获得激励,同时这股恐惧又让自己奋力前行。

如今,一个是淘宝首屈一指的主播,一个是淘宝外围最有号召力的人,两人强强联合,更会给彼此带来“1 1>2”的能量,于是他们渐行渐远,狠狠地将很多同行甩出了好几条大街。

所以,你明白了吗?

越是让你畏惧的人和事,往往藏着绝佳的成长机会。

因为成长,多半来源于两样东西,一是恐惧,二是激励

在如今的职场环境中,如果你既能感受到来自上级的激励,又能感受到来自周遭环境的压力,乃至同事及竞争对手给你带来的恐惧,那么恭喜你,这样的竞争环境客观来说是最有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也许你的感受没那么好,也许你分分钟想要逃离......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成长,不正是一件很酷也很残酷的事情吗?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