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和江雪一较高低的诗,却出自一位农民之手,果真高手在民间?

 一瓯春zp8e2s42 2020-06-13

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家喻户晓。流传千古,被称为孤独的楷模。而笔者偏偏读到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境界。比之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更高深的境界。仿佛天地之间,只有一蓑一笠一垂纶。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可以和江雪一较高低的诗,却出自一位农民之手,果真高手在民间?

所有的山不见一只鸟儿飞过,这无疑渲染了一个主流的气氛,紧接着所有的路也都不见了人行的痕迹。读到这里那种天地之间万籁俱寂的画面便会跳入脑海,用一块毫无瑕疵的白玉来形容这个画面也不为过。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作者并没有将万物拒之门外。叶绍翁游园不值的园主,已经将万物拒之门外。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而在江雪一诗中,柳宗元却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作为诗篇的结尾。由此可以看出境界。再回头看,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很显然园主不愿意与任何人分享这满园春色,而偏偏红杏将这些带给了人间。柳宗元却将这一切送给了一位垂钓的老者。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境界。

最近看到一首诗,感觉其境界不亚于江雪。诗曰:

雪罢江山静,

天寒水骨生。

北风来去急,

逆浪一舟轻。

可以和江雪一较高低的诗,却出自一位农民之手,果真高手在民间?

首句,雪罢江山静,大雪过后万籁俱寂。一个静字。涵盖了一切。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所产生的效果不相上下。紧接着作者看到了江面,天寒水骨生。由于大雪过后气温下降,水面已经生了冰渣。唤冰为水骨,可谓巧妙绝伦,最后用一个生字说明,水面的冰并没有全部封死。只是长出了一些冰渣。北方的诗友对这个现象应该更为了解。

北风来去急,雪后风,寒彻骨。雪后的风无论大小,都会显得特别冷,而作者不说冷,却说来去急。更为突出风割如刀绞的气势,最后著一个急字,仿佛将读者推入一个寒冷的严冬环境之内,而在这一个环境之下,最后以泥浪一舟轻作为全诗的结尾。可谓是是点睛之笔。逆浪一舟,比之孤舟蓑笠,只在一动一静之间徘徊,独钓寒江雪,又将这种孤寂推向了另一个高度,而作者只在最后落了一个轻字,就将整首诗推向了另一个高潮。不得不说作者功底深厚。

通读全篇无一字可废,静字。生字,轻字,下语皆见功夫。如是将此诗置于唐诗内,也不落入下风。而这样一首诗却是出自一位农民之手。难到真的是高手在民间吗?

这样那些自称大诗人的专家情何以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