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岁的李世民第一次挂帅出征,10万士兵回来只剩4万

 小天使_ag 2020-06-13

唐太宗李世民,在古代皇帝中以善于用兵而闻名,有“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之说。按照古人的说法,李世民属于“天纵英明”,生下来就是无所不能的奇才,这种说法当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世间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从实践中获取真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李世民又岂能例外。

在李世民的军旅生涯初期,其在战场上的表现,远远不像后来那么挥洒如意,驾轻就熟,而是和任何一个初学者一样,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不仅影响了个人形象,还给唐朝军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公元618年平定陇西军阀薛举的战争中,李世民就曾失手,遭遇了人生中第一场罕见败仗。

唐朝建立之初,选择了陕西关中作为根据地。然而紧邻陕西的陇右地区、凉州地区,已经盘踞着一个大军阀:西秦霸王薛举。薛举原来是隋朝地方守将,隋末乱世中他割据一方,招兵买马,迅速发展为实力强大的军阀,国号西秦。薛举勇武善战,精于用兵,他的部下陇西兵,大都是粗野凶暴的西北胡人,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是隋末军阀武装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之一。

薛举本来一直有吞并关中、长安的野心,结果被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抢了先,两家的梁子至此结下。薛举耿耿于怀,想把李唐势力歼灭或赶出陕西,而陕西对于当时的李唐而言,也是唯一的一块立足之地,双方的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引发了浅水原之战。

公元618年6月,薛举带领十余万大军大举东进,兵锋直指长安。关中形势危急,李渊不得不从洛阳前线紧急调回大部队,回过头来对付薛举。逐鹿中原固然重要,但若一不留神被薛举端了老窝,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着意培养秦王李世民,当时李世民才20岁,李渊就把讨伐薛举的重任交给了他,“以秦王世民为元帅,击薛举”。李世民虽然很早就投身军旅,但这次战事却是他第一次独当一面挂帅出征,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想看看他到底是真金还是“水货”。

六月癸未,薛举入寇泾州、宁州,唐朝安定道总管刘世让,率领二万士卒在泾州城抗击薛举,结果大败亏输,刘世让和弟弟刘宝都当了俘虏。薛举初战告捷,士气高昂,迅速进兵,屯兵在宁州南部高墌城附近的浅水原。

眼看形势凶险,李世民迅速进军,“秦王率军十万众,四面俱集”,迎头堵住薛举的去路,并抢先占据战略要地高墌城。双方二十余万人马云集在高墌城和浅水原一带,大战一触即发。然而就在这紧关节要之时,李世民却意外地病倒了,并且病得还不轻,以至于连日常升帐、召开军事会议都难以办到。于是他把军事大权委托给大将殷开山、刘文静二人负责。

刘文静与殷开山二人综合考量了一下唐军实力,觉得无论兵力数量和战斗力,都可以和薛举正面交锋,于是在七月初九带领大军出城,与薛举决战。谁知薛举棋高一着,早就布下天罗地网等着唐军来钻。

薛举在浅水原正面布置了一批佯攻部队,吸引唐军注意,暗中却派主力部队埋伏在浅水原侧翼和后方。唐军刚刚抵达战场,薛举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唐军顿时陷入重围之中,遭受到四面八方的猛烈冲击。猝不及防的唐军完全陷入混乱,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最终全面崩溃,四散奔逃。

薛举乘胜追击,纵兵肆意屠戮唐军。由于薛举部下以骑兵为主,唐军以步兵为主,在溃逃中很快被追上,遭到分割包围,伤亡极为惨重。李世民眼看大势已去,只能保命为先,匆忙撤离高墌,一口气逃回长安。

此战唐军遭受重大伤亡,《资治通鉴》记载,“唐军死者十之六”,带出来10万士兵,回去顶多剩下4万,堪称唐朝开国战争中一次罕见的败仗。薛举发兵直扑长安,眼看唐朝危在旦夕,然而关键时刻,薛举却得了急病,暴病而亡,唐朝这才躲过一劫。

可见,任何名将的成长过程,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必修课。同时不得不服李渊的用人之道,李世民遭遇如此大败,李渊却不为所动,坚持继续对李世民委以重任,李世民才得以成长为一代用兵奇才。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