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疳

 知识宝库以致用 2020-06-13

金疳,中医病名。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又名金疡,因其形如玉粒,顶溃似疡,故又名金疡玉粒。金疳之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本病以单眼发病为多,也有双眼发病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泡性结膜炎

发病部位白睛

疾病分类眼科-白睛病

其他名称金疡、金疡玉粒

相关西医疾病泡性结膜炎

中医学名金疳

传染性

多发群体小儿

主要病因燥热伤阴、肺失肃降

更多

名词解释

金疳是因燥热伤阴,肺失肃降所致。以白睛表层生圆形小泡如玉粒,周围绕以赤脉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本病不碍视力,预后良好。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泡性结膜炎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泡性结膜炎,属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病因

金疳多因燥热伤阴,肺失肃降,火性上炎于目所致。

病机

1、肺经燥热

肺经燥热,宣发失司,火热偏盛。上攻于目,气血瘀滞而成。

2、肺阴不足

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白睛血络瘀滞不行所致。

3、肺脾亏虚

脾土失调,土不生金,金失所养,肺气不利而致。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多单眼发生,且易反复发作,小儿、成年人皆可发病,但以小儿为多见。

2、患眼碜涩不适,或微有疼痛及畏光,眵泪不多,无碍视力。

3、白睛表层见灰白色,状如玉粒之颗粒,周围绕以赤脉,推之可移,颗粒部位不定,压痛不明显,颗粒一般为1个,重者可多至2个以上。

病证鉴别

火疳:白睛里层向外隆起紫红色结节,可融合成片,推之不动,压痛拒按。偶可溃而成漏,常因变生他证而影响视力。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白睛浅层可见灰白色或玉粒状小泡,多为1个,大小不一,压之不痛,小泡周围有赤脉环绕,小泡破溃后可以自愈,愈后不留痕迹。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部分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热犯肺上攻,白睛见小泡时,症多为初起,白睛小泡红赤,畏光流泪,头痛;肺经燥热时,白睛小泡隆起显著,周围赤脉怒张,口渴、便秘。以上证型均属实热证。若因肺阴不足,其小泡隐涩微痛,经久不消,伴干咳,便结;肺脾两虚,则白睛赤涩轻微,反复难愈,全身乏力,纳少便溏。以上两型均属虚证。

治疗原则

实热证宜清热散结,虚证宜补益肺脾,佐以散结。

证治分类

(一)肺经燥热

症状:自觉涩痛畏光,泪热有多,白睛颗粒隆起,较粗红赤丝脉布满周围,或伴日渴鼻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泻肺散结。

方药: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地骨皮、知母、麦门冬、桔梗、赤芍、牡丹皮

(二)肺阴不足

症状:目涩不舒,金疳反复不已,周围血丝微红,可伴口干咽燥,溲黄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常用药:甘草、芍药、生地、薄荷、玄参、麦冬、贝母、丹皮、夏枯草、连翘。

(三)肺脾亏虚

症状:患眼干涩不适。白睛颗粒细小,其周血脉淡红,且日久难愈,或易反复发作,兼见身倦乏力,便溏不爽或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腹胀不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山药、桔梗、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桑白皮、赤芍。

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尺泽、偏历睛明膝眼、耳尖、光明。

2、滴眼:0.5%熊胆眼药水,每日 3-6次。同时选用0.5%醋酸可的松滴眼液或0.025%地塞米松眼液。亦可用0.1%利福平眼液等抗生素眼液,每日3-4次。

转归预后

本病虽可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但治疗恰当,调摄合理,则渐消而愈,目力无损,预后良好。

预防调护

1、预防方面主要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小儿更应注意增强体质,调理脾胃,纠正偏食习惯。

2、因本病易于复发,故当复发经过治疗已愈后,仍需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文献摘要

1、《证治准绳·杂病》:“金疳,病名。系指白睛生颗粒,周围绕以赤丝,畏光流泪的病证。类今之泡性结膜炎。”

2、《目经大成》称:“此症生于气轮,状如金粟,粒数无定,眵泪涩痛,为金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