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生六记》:沈复和陈芸的唯美爱情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06-13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虽然生活在清代,作为一个文人,却一辈子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一辈子喜欢的事情大约是三件:一是画画,据说沈复穷困潦倒的时候只能靠卖画度日;二是写写文章,这自然是文人的本职工作,三呢,就是和女人谈情说爱。不过,和历史上很多文人骚客不同的是,沈复虽然也和多个女人扯上点关系,却一辈子“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他的妻子陈芸。

不能不说,像沈复这样的情种,并不多见,而像他的妻子陈芸那样的情痴,更是世间少有。

世人知晓沈复和陈芸的爱情,是因为沈复自己写的一部书,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沈复和陈芸的唯美爱情

浮生六记

沈复应该画过很多画,因为他要靠卖画度日,但我猜想他的那些画恐怕好不到哪儿去,因为中国的绘画史上你绝对找不到沈复的一幅画。沈复应该写过很多的文章,但那些文章几乎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浮生六记》却奇迹般地流传了下来,尽管“六记”只保存了“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不知所踪,但“残缺本”的《浮生六记》竟然使沈复的名字一下就跻升到中国文坛杰出作家的行列。

不得不说,沈复创造了一个奇迹。

而帮助沈复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他的妻子陈芸。或者说,是他和陈芸的爱情,让他创造了人生中的一个奇迹。

林语堂曾说:“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单是这句话,就让当今的很多男人羡慕嫉妒恨,生出无限遐想。

《浮生六记》:沈复和陈芸的唯美爱情

林语堂

沈复与陈芸的爱情到底有多么的与众不同,以至于让当时和后世的人们艳羡不已?

沈复和陈芸的爱情火花,应是始于十三岁那年,沈复随母亲到舅舅家,见到表姐陈芸,“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年仅十三岁的沈复,已经认定:陈芸就是他这辈子的妻子。

而陈芸,自然也是喜欢沈复的,因为“两小无嫌”。

沈母也喜欢陈芸,便当场摘下手中的戒指为陈芸戴上,作为定亲的信物。

一对少男少女,就这样“半私半公”的订下终身。爱情的小船,正式启航。

《浮生六记》:沈复和陈芸的唯美爱情

爱情的小船,扬帆起航

陈芸“生来超颖聪慧”,但算不是一个美女,沈复在《浮生六记》之一《闺房记乐》中也说陈芸“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大致意思是说陈芸牙齿有点外露,并不是佳丽的相貌,但爱情有时就是那样的奇怪,沈复对陈芸的爱,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美色”的基础之上的。

当隔在两人之间的那层窗户纸被捅开,两个人的爱就像春天的河水那样,哗啦啦地向前流去。

封建社会里,即便是订下终身的青年男女,也往往要遵守祖宗们制定下的规矩,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不到洞房之夜,男子和女子连拉个手都可能是敢想不敢做。

但沈复和陈芸不管那么多。爱就是爱,用不着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爱,绝对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许下终身的那一年冬天,陈芸的堂姐出嫁,沈复再次随母亲前去贺喜。晚上,沈复饥肠辘辘,陈芸暗暗牵了沈复的袖子,带到自己的闺房里,拿出来几样东西。原来陈芸竟然偷偷地给沈复藏了温热的粥和小菜。

这一碗温热的粥,宛若一颗灿烂的星辰,闪耀在中国历史的爱情天空里。

牵着心上人的衣袖,悄悄地带到自己的闺房里,拿出特意为心上人准备的美食,这是当代的少男少女们才敢做的事,两百多年前,陈芸就做了。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也大把大把地撒狗粮,那个嘚瑟啊,让人羡慕嫉妒恨。

爱情,原来竟是这样简单!爱情,竟是这样纯粹!

陈寅恪说: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作为国学大师的陈寅恪,竟然对《浮生六记》如此推崇,说到底,皆因一个字:情!两个字:爱情!

1780年正月,17岁的沈复和陈芸终于迎来了洞房花烛夜。沈复握着陈芸的手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抨抨作跳”,心动的感觉,恍如初恋。得知陈芸为了自己曾主动吃斋多年,沈复心中的感动无以复加。

新婚燕尔,沈复和陈芸每天耳鬓厮磨,恩爱缠绵,极尽欢娱,自以为人间之乐,莫过于此了。

确实,一段感情终于修成正果,连天上神仙也羡慕,“只羡鸳鸯不羡仙”啊!

沈复和陈芸本可以在这样顺风顺水的生活中继续演绎他们的爱情传奇,但生活总是会故意给人制造磨难,考验相爱的人之间的爱情是否真的坚如磐石。

陈芸本是一个性情率真的女人,很多的规矩在她的眼里形同虚设,她可以和一帮风雅之士喝酒谈天,也可以女扮男装和沈复一起出游,至于夜里沐浴完毕,穿着拖鞋,摇着芭蕉扇或坐或卧,更是她和沈复日常生活的写照。

到后来,沈复的父母对陈芸有了意见,甚至于对沈复也变得冷淡起来,陈芸和沈复搬到外面去住,生活变得困顿,但夫妻俩依然“不改其乐”,大有这个世界只有有了对方,就是一个美好无比的世界的意思。

打击接踵而来,女儿被迫给人做了童养媳,儿子也在18岁死去,命运向沈复和陈芸展现了其残酷的一面,但即便如此,沈复和陈芸也仍然在用心经营着他们的爱情,就像掉到尘埃里的种子,也要让它开出灿烂的花来。

陈芸,真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可爱的女人”!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的英译本序中说:“你想谁不愿意和她夫妇,背着翁姑,偷往太湖,看她观玩洋洋万顷的湖水,而叹天地之宽,或者同她在万年桥去赏月?而且假使她生在英国,谁不愿意陪她去参观伦敦博物院,看她狂喜坠泪玩摩中世纪的彩金钞本?”

看林语堂先生的意思,说句有点不太恭敬的话:大约林先生很是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是生活在陈芸的那个时代呢,倘若是,则遇上陈芸那样的女子,该是一段多么曼妙动人的传奇。

1803年,陈芸因病离世,沈复在病中写下《浮生六记》,记下两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他们的爱情。

从此之后,世上再无陈芸,也再无沈复。

只有《浮生六记》永远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