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微不至的陪伴孩子到3岁,我终于后悔了!

 咩咩羔 2020-06-13

作者:满妈

本文由:满曰成长记(mylab727)

授权发布
1
  最近,我遇到一件比教育启蒙更烦心的事。
  我原以为孩子大了会越来越好带,可儿子却在省心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倒不是满满调皮捣蛋,作天作地,而是……
  他完全不能接受一个人呆着,哪怕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数不清的绘本,都没有用。
  儿子的口头禅是:“妈妈(or其他家庭成员),你陪我玩一会,我太无聊了。”
  如果不陪他,他就“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围着你进行连环轰炸,什么都干不了。有事儿要忙的时候,真想撞墙。
  也就是说,这孩子随时需要一个大活人全程陪着。

  要是换做是3岁以前,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少了,或者陪伴不够。
  于是想方设法找机会陪他,带他出去玩耍。高需求宝宝嘛,确实是天性使然,格外粘人。
  可现在,儿子马上就要4岁了,他已经具备自己“玩”的能力,去没有的“自己”玩的能力,常常让我倍感恼火。

  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啥都不缺,说“无聊”真是太矫情了;

  二是儿子天赋异禀从两岁多就开始不睡午觉,每天睡眠只有9-10小时,这一天超长待机下来,陪伴的人不仅啥都干不了,还累得精疲力尽。
  这一点,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吐槽,老人们纷纷回忆起我们儿时那么好带,轮番念起我们的好。
2
  讲真,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明明有这么多可以玩的东西,身边围着这么多人,生活这么丰富多彩,怎么反倒觉得无聊了呢?
  我清晰的记得自己的童年时期,因为父母都需要上班,很小就开始上幼儿园,很小的年纪就自己被反锁在家,一个人一呆就是大半天。
  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能成为我的研究对象,我总能编出各种各样脑洞大开、匪夷所思的情景剧满足我旺盛的说话欲望,看着平淡的一天却被我活成奇幻之旅。
  就算啥都不干在屋里蹦哒一整天,我也不会觉得无趣啊。
  这些记忆充分得到了我妈的肯定,她说我经常一个人叨叨叨讲各种故事,一个人玩,还特别怕被人打扰。
  我想这是每一个独生子女的“特异功能”:特别怕寂寞,但寂寞时也能自得其乐。
  所以到现在,我都是一个热衷于和自己相处的人,这对我后来的学习、工作都有着不可描述的好处。
  用娃爸的话说,我这个人特别耐得住寂寞,也特别独立,脑子里的想法特别多。
  对啊,一个人待着的时候,都是我内心能量充电和灵感创造力爆棚的时候!再回头看自己家的娃,简直不像亲生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仔细反思两代人的成长过程,似乎找到问题的原因——我们太爱陪伴孩子,给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太满,提供了太多玩具。
  刺激太多太丰富,快乐太嗨太密集,孩子的情感阈限被拉得很高很高。一旦刺激降低到正常水平,就很难再打动孩子,所以他就会感觉“无聊”。
  咱们小时候呢?平淡是常态,情感阈限和对快乐的要求都比较低。很久才能添置一件新玩具,我们就绞尽脑汁换着花样把它们玩成100件。
  稍微有一点高水平的刺激,我们的多巴胺就可劲儿的造,瞬间被满足的快乐能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褪去——太久违了。
  说白了,这就相当于天天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来顿粗茶淡饭,就感觉食之无味。咱们小时候天天粗茶淡饭,偶尔加个鸡腿,那种唇齿留香的幸福感能持续好久。
  不是孩子总觉得无聊,而是我们太少让他无聊,一时间很难适应。所以,我现在开始疑惑,3岁以前一直被鼓励的“高质量陪伴”,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知道必要亲子陪伴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充分的情感满足,安全感的建立,启蒙的需求和孩子内心丰富的程度。
  可是……
  未来人生中大多数时光都要在“无聊”中度过:上学时期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刷不完的练习题;成年以后周而复始的上班,日复一日的过日子。
  如何才能在漫长的岁月度过平凡的一天呢?大概就是靠独处能力吧。
  这种能力不仅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相处,对抗寂寞,还能在嘈杂的外部世界中,给自己留有一个安静的自留地,去审视反思自己,去思考一些深奥的问题,去整理一些情绪完成自我成长。
  如果孩子的外在生活太忙,被各种事情安排的太满,他就没有时间体察内在细微的感觉,也就缺乏这种探寻内心和自我审视的机会。
  当孩子面对无所事事,就会一下子慌了神,不仅不知道该怎么自处,还会被巨大的孤独感吞噬,变得无助和恐慌……
  所以孩子会不停的找别人陪伴,请求别人帮忙安排他的空白。
3
  也就是说,这是我教育上的bug,归根结底是我剥夺了孩子面对无聊,学会和自己相处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太注重高质量陪伴和亲子互动,却忽略了让孩子独处的训练。
  想到这一关节,我一拍大腿,倍感受伤!自己一直格外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结果又一次犯了“过犹不及”的界限错误。
  陪伴孩子本没有错,但如果陪伴太多让孩子离不开陪伴,那就已经是错了。
  原来,除了过度喂养,过度哄睡,过度教育,还有过度陪伴!尺度,真是全天下最难做好的一件事!在育儿上尤其明显。
  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传统经验的智慧之处,看似散养放养不上心,其实蕴涵了很深的哲学思路,做到了中庸之道,也做到了“无为而治”。
  好了,既然问题已经找到,我就要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改善满满这枚“孤独患者”的“孤独恐惧症”啦。哎,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上。
  所以我迫不及待先把自己的反思告诉大家,希望能够提醒小伙伴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个问题,不要重蹈覆辙。
  千万不要觉得“陪伴越多就越好”,也不要觉得让孩子无聊就是父母之过,拼了命去帮孩子构建完美的一天。

  生活哪有这么多完美,不过都是平淡中渗透着一丝丝甜,去掩盖一些苦,推动我们勇敢向前。
  而我们不要让孩子在一开始尝到那么多甜,而失去接受苦难和平淡的能力。
  当然,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特别多的甜,可这不过就是个美好愿景,还是要真实一点。
来源:满曰成长记( mylab727),家有胀气娃满满,被逼成为“规律喂养”实践者;堵奶长达半年,久病成医成为“乳腺炎自救”实践者,满妈走过的坑,别走了;满妈实践得来的经验,用起来。原标题:《以前我只想着“高质量陪伴”,现在却想着如何让孩子学会独处(文末儿童节礼物开奖啦!)》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刘韶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