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推动纸包鸡由粤菜升级为岭南特产

 文化岭南 2020-06-13

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辑:

  

  

全文刊发“互联网+文化定位”社会共识和文化流派创始人、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撰写题为《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推动纸包鸡由粤菜升级为岭南特产》的署名文章。

本文作者:肖健

“非遗不应是静止的,必须融入现代生活,否则就无法接续传承。”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一语中的地说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存活下去的最好方式。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推动非遗由数量型传承保护向质量型活化利用转变,把握非遗活态流变特性,推动非遗活态流变,构建非遗保护新格局。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纸包鸡制作技艺成为海内外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通过活化利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纸包鸡制作技艺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活得越来越精彩!如今被海内外广泛共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粤菜代表作)(广府菜代表作)(汉代宫廷贡品和南越王宴主菜)(岭南特产代表作)纸包鸡,在过去2000多年时间里,其实一直停留于只能在岭南地区茶楼酒馆即煮即食的状态,直到2012年,随着新粤西楼对纸包鸡制作技艺进行活化利用,带来礼盒装的问世,纸包鸡才真真正正由粤菜升级发展成为岭南特产,让世界分享到了中国味道。

一、非遗活化利用让粤菜纸包鸡升级发展成为岭南特产,这是对古老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最好方式。

纸包鸡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的特性,随着社会进步和消费升级,活化利用是大势所趋和发展必然。2012年,新粤西楼在永保纸包鸡风味特点传世2200年不变的基础上,对纸包鸡制作技艺进行了活化利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2012年之前,纸包鸡只能即煮即食,必须上岭南地区的茶楼酒馆才能吃到,理应称之为“菜肴”;而2012年之后,真空保鲜礼盒装、便携装、锁鲜装问世,随时随地打开包装即可食用,理应称之为“特产”。新粤西楼将2000多年以来只能够即煮即食的粤菜纸包鸡发展成为真空保鲜礼盒装、便携装和锁鲜装的岭南特产,彻底打破了昔日“食在岭南”必须来到岭南在茶楼酒馆餐桌上吃的地域局限,让纸包鸡进驻全国各地的超市和土特产店、登录电商平台,海内外人们随时随地打开包装就可以分享到纸包鸡的味道;其二,由纸包鸡衍生出了纸包鸡鸡翅、纸包鸡风味烤卤蛋等系列食品,使得纸包鸡的特产属性越来越明显、产业链条日益扩张。

二、非遗活化利用催生全国首家超大规模纸包鸡生产基地,推动纸包鸡成功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2017年,乘借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家战略的东风,新粤西楼在位于广东和广西交界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了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超大规模纸包鸡生产基地——新粤西楼纸包鸡生产基地,朝着数十亿元产业规模迈进。生产基地以纸包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为特色和基础,利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生产线生产纸包鸡,同时生产纸包鸡鸡翅、纸包鸡风味烤卤蛋等食品,引领纸包鸡产业化进程、延伸纸包鸡产业链。

三、非遗活化利用让礼盒装和便携装纸包鸡在全国各地处处飘香。

如今,新粤西楼礼盒装和便携装纸包鸡系列食品已强势进驻世界500强榜首企业沃尔玛在中国区域的门店,强势进驻广西、广东、海南三个省份数十个地市的大型商业圈、综合体、广场、超市、土特产店,星级宾馆酒楼,旅游风景名胜区,飞机场、动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汽车加油站服务区。非遗活化利用使得传世2200年“中国金鸡文化”风靡中国、香飘海外、流光溢彩。

2020年06月,于广州

(本文作者肖健,“互联网+文化定位”社会共识和文化流派创始人,从事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广府文化、美食文化等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