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横店江湖

 板桥胡同37号 2020-06-1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横漂十四天观察记

24 小时,横店江湖

在横店,只要剧组需要,一切时间、空间和人都能为拍戏服务。

开机

“过来,过来,你,别站在那儿了。”制片主任大声招呼我。我穿着剧组 T 恤,他是错把我当成工作人员了。但不知怎的,我真觉得自己犯了错,赶紧一路小跑挤进人群。

一大早,三四百号人,站了十几二十排,几个工作人员散在队伍里,一人握一大把香,挨个发给大伙儿。

“以前看电视,以为剧组开机就主创拜一拜,原来这么大阵仗啊。”我对身边人说。等了好一会儿,三炷香也塞进了我手里。人手一份后,三四百号人就一起举香,顺时针转一圈,前后左右各拜三下。与此同时,鞭炮噼里啪啦地响起来。几百人再排上老长的队,把香插进香炉,直到炉子里快装不下,“开机大吉”就算礼成了。

“梨园的习俗,香港人一直保留着,又带回到内陆。”后来,一位制片主任告诉我,“既然有这传统,就没必要破了它。这年头,做部戏,磨难还不够多?恨不得能拜的都拜上。”

在横店那半个月,我见识了不少剧组里的老派传统。比如,群演演个死人,要加十块、二十块钱。要是个角色死了,枕头下要压个红包,钱不能太多,因为必须当天花掉。有的剧组开机后会把香炉一直供着,转场也要带上,直到戏杀青。连出租车司机都相信,那座富士山模样的八面山是横店的守护山。据说,眼前这组的总制片人信佛,每次来横店开戏都要带上佛龛。

这是一部仙侠剧的开机仪式,剧组规模不小,是目前横店最大的几个组之一。大组的阵仗是,一下子租了七个摄影棚,外景搭了三四万平方米。现场管理森严,若是谁心大,把开机仪式发到朋友圈,制片组的电话马上就会打到相关负责人那里。

“好帅啊,真好看,再瘦一点就更帅。”一场戏结束,男主角跑来导演身边,女制片人连声赞美,赞美里还委婉地提着要求。男主角是许凯,在拍摄现场,我又见到了他。演过《延禧攻略》《招摇》等古装偶像剧的许凯是这几年在横店拍戏最多的演员之一,有“横店小王子”之称。在片场的许凯拥有当天唯一的一辆小房车,导演一喊停,六七个人就立刻围上去,有人整理头发,有人抚平衣服的褶皱,有人负责补妆,还有人什么都不做,就站在最近的地方照看着。

这场景和几天前许凯接受采访,回忆做新人时的状态完全不同。

第一次见到许凯那天,他正在横店的一个摄影棚内拍时尚大片。黑色凉鞋,白袜子,裤子是黄色的,粉白相间的厚外套长着翅膀。“好看好看好看……”一群人围着这个“挥着翅膀的男孩”不停感叹。

对着相机摆出一个个标准的 pose,那场景许凯很熟悉。在成为演员前,他做过两三年平面模特。拍过广告,也给淘宝电商拍过服装,最多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换一两百套衣服。

当天拍片的摄影棚在一家工厂里,近两个月相当抢手。“最近明星们都来横店开工了,疫情期出出进进不方便,很多广告、时尚杂志就都来这边拍照,横店这种配套的影棚有不少。”影棚的负责人说。

刚到横店时,许凯没听到赞美。四年前,这里没有麦当劳,剧组需求量最大的星巴克在那年九月才开始营业。刚从模特转行而来的许凯没有经纪人,也没有生活助理,自己拎着两个大箱子,独自闯荡“横国”。住国贸大厦或丰景嘉丽酒店对那时的许凯来说太奢侈,他被安排在影都酒店的小单间,“因为位置太偏,能点到的外卖只有黄焖鸡米饭和沙县小吃。”影都酒店,他一住就是两年半。

那时,他不红,也完全不懂演戏。眼前,和许凯配戏的男演员都挺高,但早几年可不是这样。许凯常常是组里的第一高度,人人叫他“傻大个”。“傻大个这样,傻大个那样……当着现场几百号人,导演举着个大喇叭骂我。”

“你从起伏走到这儿……”拍人生中第一个镜头时,现场导演把他说蒙了,“什么起伏?落伏是什么?完全不懂啊!”搞不懂“走位”就凭感觉走,没走几步就出画了,导演给他一通骂。

绝大部分片场都对新人不太友好,“容错率极低”。许凯每天紧张得要命,“不奢求别的,把词说完,少挨骂就行”。那时,许凯的演员合同里还没资格签什么工作时长,最高峰时一天等上了十八个小时,然后被告知“可以走了,今天不拍你了”。在所有漫长的等待里,许凯能做的就只是发呆、睡觉、看剧本,然后重新发呆、睡觉、看剧本。身上的戏服不敢脱,得随时待命,脸上带着妆,东西也不敢乱吃,因为“那时候可没有人经常盯着给你补妆”。

在横店拍戏的男演员大多剃过光头。许凯第一次剃头是拍《延禧攻略》。刚剃完那天,擦头的毛巾就再也用不上了,“满脑袋像长满了倒刺,毛巾一上头就卡住,只能换纸巾慢慢按压吸水。没有头发保护的脑袋就像身上没了皮肤,贴在枕头上特没安全感”。

《延禧攻略》赶上了横店最热的那几个月,剧组里的“光头们”经常拿冰贴贴在头上,没凉快上几分钟,冰就化了,“得赶紧撕掉,不然更烫,容易烫伤”。常常处于冷热交替间,许凯刚中完暑就感冒,感冒好了又要中暑,这几乎是每个在横店拍过清宫戏的男演员都有过的体验。

“我在横店有个仓库你知道吗?”当我举着粉丝整理的横店拍戏时间表给许凯看时,他这样问我。拍完第五部戏《招摇》,许凯在横店有了个仓库,“那时已经知道,我还得在这地方待下去”。

今年 5 月初回来,他和助理熟练地从仓库里取出常用的衣服、鞋子、篮球、日用品,甚至还有冰箱和洗衣机。2016 年秋天来横店拍《朝歌》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会成为四年来他待得最久的地方。如今不仅有仓库,许凯还有了一辆新的别克车,前几天横店下冰雹,车玻璃被砸坏了。

若是按原计划,我有机会待在这大组里,跟上制片人一天。但组里的女主角定妆出了问题,制片人原计划的一系列行程都取消了。我也被取消了。

在横店那几天,渐渐适应了这种永远处于变动中的生活。“你明天再给我打个电话”,“我们改地方了”,“今天下雨,通告变了”,“你要来就赶快来”,“半小时后行不行”……到了横店,我的打电话和发语音恐惧被当即治好了,文字输入永远嫌慢。在这里,没有北上广式的预约,突然造访、放鸽子和不断变动的时间都能被理解和接受,因为剧组的时间是模糊的,生活总是动荡。连带着,整个横店镇都有种有今天没明日的临时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