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秦娥·娄山关》未解之谜

 peitingwu123 2020-06-13

                     《忆秦娥·娄山关》未解之谜

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引用过毛主席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您们要知道,《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词至今还无人解译正确。“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 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毛泽东

毛主席注明于1934年创作的手迹: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以上这首诗词,猴场会议纪念馆有证据证实是毛主席193412月在候场写的。这也可以证实这首诗词成型之前的酝酿起源地就是“雄关”所在地牙屯堡( “鸡鸣三省”、三省雄关)。

毛主席1935年修改定型的《忆秦娥·娄山关》诗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写《忆秦娥·娄山关》的酝酿起源地和雄关所在地都被错误的认定,是由于:1、我牙屯堡自古设立“三省雄关衙门”原是贵州省的一块“飞地”,1951年被划归于湖南省通道县管辖,就此变成三不管的“弃子”;2、湖南省腐败的官员把“通道会议”(毛主席称为“鸡鸣三省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会址地篡改,错误的认定为于19341212日傍晚在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召开“通道会议”;3、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解《忆秦娥·娄山关》文稿清样被毛主席全部删除,“毛主席”并在文稿清样空白处填写了注释文:“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1935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毛主席对自己的诗词一般不愿意作出任何解释,他曾说过:“作者对自己的诗词不宜多作注解,因为文学作品应该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毛主席”对《忆秦娥·娄山关》诗词作出如此详尽的解释,注释文的真伪是我们这些后人需要去考证的。因为:1、注释文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前后矛盾,与历史事实不符,与诗句严重不符,所用的语气也不是毛主席的语气;2、诗词手迹注明是于1934年创作,1935年到达娄山关后是对诗词修改定型,根据诗词和事件背景可以认定《忆秦娥·娄山关》写的是从牙屯堡(三省雄关)到达遵义过娄山关这一个多月的事件;3、《康克清回忆录》可以证实“鸡鸣三省”是位于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交界的一个村子里,“鸡鸣三省会议”是于1934年召开,不是在1935年召开,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的“通道会议”;4、云南、四川、贵州三省都在争夺1935年的“鸡鸣三省会议”会址,但是三个省推出的会址地都是可以被否定的,中央党史研究院根据注释文所写的地名去找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是找不到的;5、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最重要的战略转折会议,是在一栋木瓦结构一正两厢房的院子屋里举行(举行两次);6、“鸡鸣三省”地貌是要有三省交界、“飞地”、屯堡、衙门、小街、石梯、岔河。现只需中共中央相关单位,用相关证据材料到我村实地查证,就可以证实毛主席所讲的“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周总理命名的“通道会议”,诗中的“雄关”就是我牙屯堡“三省雄关”。因为:(1)、我牙屯堡村原是贵州省的一块“飞地”,六百多年以来一直是叫牙屯堡,自古设立“三省雄关衙门”管理三省边界事务,有“丁”字形的小街,小街有毛主席住过的凉厅,凉厅前面有青石板做的十八阶梯,前临河流,在村头两岔河交汇处有一龙珠,延一条岔河上去不远就是广西,另一岔河是湖南,岔河上面就是我牙屯堡(原属贵州省);(2)、中央军委纵队在我村住了两夜,中央领导在我村开了三次会议,前两次会议在院子屋里举行;(3)、查证红军长征史可以得出结论,“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最重要的战略转折会议。

根据以上证据和历史事实,可以推定郭沫若解《忆秦娥·娄山关》文稿清样上的注释文不是毛主席写的,是由于各种错误和随声附和滋生的文学腐败导致现在变成了“毛主席”写的注释文。此注释人是把毛主席告诉她的诗词酝酿起源地、诗中雄关所在地、贵州省境内三省交界之地、中央红军长征中生死存亡的最重大的最重要战略转折地“鸡鸣三省”搞错了地方。

郭沫若先生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专门讲解了这首诗词:“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我起初也觉得是一天的事。曾经把新旧《遵义府志》拿来翻阅过,查出了由遵义城至娄山关是60余公里,恰好是一天的路程。清早由遵义城动身,晚上到达娄山关,那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进一步考虑,却发现了问题。红军长征第一次由遵义经过娄山关,是在19351月。第二次又经过娄山关回遵义,是在当年2月。就时令来说都是冬天。为什么词的上阕写的却是秋天?'西风’,'雁叫’,'霜晨’,都是秋天的景物。这怎么解释?要说主席写词不顾时令,那是说不过去的。因此,我才进一步知道:《娄山关》所写的不是一天的事。上阕所写的是红军长征的初期,那是1934年的秋天;下阕所写是遵义会议之后,继续长征,第一次跨过娄山关。想到了这一层,全词才好像豁然贯通了。”

郭沫若先生解《忆秦娥·娄山关》文稿清样被毛主席全部删除。此诗,写1934年的秋天到达遵义过娄山关是被否定的。写一天的事件也是不成立的,从时令、词意、事件背景都可以否定此诗是写一天的事件。《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所有诗词中最佳的作品之一,把诗中的“雄关”认定成娄山关这是不成立的,这也是被错误认定的。只有把诗中的“雄关”认定在起源地牙屯堡来欣赏,这首诗词才是毫无挑剔的完美之作:

“西风烈”指的是:西进贵州,反响强烈!毛主席在牙屯堡提出转兵西进贵州的建议、意见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强烈支持,并改变了李德、博古北上去“转口袋”的“寒冷”路线,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央红军,拯救了新中国革命事业。【中央军委纵队在牙屯堡住了两夜:19341210日至12日晨6时。】 

    “长空雁叫霜晨月”指的是:“在开阔明朗的天空里,一雁叫唤着雁群朝正确的方向顺利的迁徙了一个月。”从牙屯堡到遵义这一个月时间里, 中央领导进行了一系列开明的会议,毛主席在每次会议中都奋力的叫唤着中央红军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并顺利的决定了中央红军行动的方向、路线及命运。【“霜晨月”是三字一顿,诗中的“月”指的是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把“月”理解成“月亮”,就变成了霜从早晨下到晚上。如果毛主席要写凌晨的月亮,就会写成“晨霜月”,凌晨有霜有月,而不是现在的“霜晨月”。这一句诗词也是一个月以后1935年到达遵义过娄山关修改的。】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指的是:在这必定“天好”的一个月时间里,战斗零碎稀少了,战场上繁杂的声音小了,部队得到了休养生息。【我地的气候是早晨有霜,当日必定天晴,“天晴”俗称“天好”。用这一句诗词形容娄山关战斗的激烈是说不过去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诗词是毛主席在1934年创作的,在这之后毛主席没修改过一个字,可见毛主席对这两句诗词的满意度。我文化水平有限,解不了这两句诗词,只能提出三点个人意见:1、诗中的“雄关”,不仅仅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地名:三省雄关牙屯堡);2、“铁”,绝对不是拿来形容凌晨的娄山关,因为霜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这两句诗词也是1934年写的,不是1935年到达娄山关后写的。诗中的“真如铁”,是指毛主席对中央红军西进贵州的路线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党的革命事业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3、最后一句诗词是借景抒情,毛主席当时的心情与我地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悲壮而雄心开阔的“新诗篇”!这,就是天人合一吧!   

                                   双龙抢宝·龙凤呈祥

    双龙抢宝·龙凤呈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传统信仰!而我牙屯堡就有此宝,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在我宝地转兵转变过,周总理明确指出毛主席下巴的痣是在到达遵义前不久得的,不是到达遵义之后得的,毛主席就是在我牙屯堡(“鸡鸣三省”、 三省雄关)得宝生痣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5NzU3NTgyNA==.html?spm=a2h0j.8191423.module_basic_relation.5~5!2~5~5!9~5~5~A

   欢迎中华儿女到我中华民族的圣地见证历史,“有相生无相”促进国家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大团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