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平明送客,其实自己身是客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13
小学课本上有《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辛渐、送别的地点——芙蓉楼。辛渐是谁?从诗的内容来看,是从洛阳来看望诗人的亲友或者是要去洛阳的亲友。
辛渐与诗人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离开镇江去洛阳,那要查阅资料。但是,关于辛渐的资料很少,都是根据这首诗来判断他是诗人的一个朋友。
查《唐才子传》,也只有在王昌龄的传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但《唐才子传》中并没有辛渐的传。实际上,《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另外一首写的是头天晚上在芙蓉楼饯别辛渐的情景——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龄当时任江宁(今南京)丞,送别辛渐,头一天即送到了润州(今镇江),晚上在润州芙蓉楼饯行,第二天天亮才真正分手。由此可见,辛渐并非一般的朋友,交情果然“至深”。从描述头天晚上饯行的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的心情是很落寞的,所以眼前的景是“秋海阴”“楚云深”,反映在自己的行动上,是“不能醉”——没有兴致畅饮,最后直抒胸臆是“寂寂寒江明月心”——寒江寂寥,惆怅似水,但一颗对友人的真心却如朗朗明月。
大概,践行酒过后,席散了,夜深便下起了雨,所以,就有了第二天清早送别时的“寒雨连江夜入吴”。
昨夜遥望的是“寂寂寒江”,今晨是“寒雨连江”,总离不了一个“寒”字。
为什么“寒”?季节入秋,天气转寒,再添夜雨,更觉寒凉,这是其一;
王昌龄自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后,一直仕途蹭蹬,此时正在江宁丞任上,心情比较落寞,好友即将北归入京,想起今后身边无一知己,落寞心“寒”,这是其二。
天气寒凉,内心亦寒凉,平明送客寒雨中,抬眼望,“楚山孤”——这山,和自己的心一样孤寂啊。
李白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目光,追随着孟浩然远去的帆影,久久凝望,依依不舍;
王维送元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惦记着的,是元二离开了自己这位好友后的寂寞;
而王昌龄送辛渐,目光不是落在即将踏上行程的友人身上,却在楚山上。楚山是不会移动不会离开的,就像自己只能留下来一样,写“楚山孤”,其实是写诗人自己“孤”。
为什么王昌龄“送客”,而自己更像是怀着一颗落寞孤寂的“客心”呢?前面讲到这些年他心情一直比较落寞,再加上辛渐离开,要去的是东都洛阳,而洛阳有很多他们共同的亲朋好友。可以说,辛渐离开江宁,是回家,留下来的王昌龄,自然就是“客居他乡”了。分析至此,“楚山孤”的落寞感,也就很好理解了。
因此,后面两句也就显得自自然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一定会问其他,这是诗人心里盼望着的。真要问起来,那就告诉他们,我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玉壶,皆有来由。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代白头吟》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玉壶冰”比喻的就是清白的操守。王昌龄要辛渐替他向亲友们告白,无论他在哪里,都是大家曾经熟悉的王昌龄,心还是那颗心,性情还是那样的性情,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从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王昌龄的落寞,不仅仅是与亲朋好友山川相隔的落寞,还有遭受谗言被人谤议的落寞。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亲朋好友对他的担忧,担忧他意志消沉,所以才特别叮嘱辛渐告诉洛阳的亲朋好友,让大家放心,他初心不改,他“一片冰心在玉壶”。
两首诗,都是由景入手,再转到直抒胸臆,景由情牵,情由心生,情景相融,意绪绵绵,两首送别诗,一腔真性情。由是,“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然都成为了名句。
                                             
桃花落了,还有谁撑起一片春天
那些年,错过了房前屋后多少唐诗宋词
李白和王维: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早发白帝城》到底写于何时,这是一个关系到李白声誉的问题
牡丹盛开的时候,她们会想起菊花吗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谁最爱劳动?
十二首诗词中的母爱光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王维《终南山》中的写作密码和人生智慧
诗经的可爱,离不开浪漫
李白:不疯不狂不得意
你钓你的天下情怀,我钓我的山水人生
我们曾经是孩子
古诗词中的儿童乐园
朱高炽的地摊都被太孙踢了,全民摆地摊,你这是想啥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