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 聚类法 1、聚类法三步:辨阴阳总纲、辨病发何经、辨证用方。 2、辨阴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三阳为腑,腑多实证,三阴为脏,脏多虚证”,另外,火神派和温补学派拓展出了很多辨别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方法,大家可以另行学习。辨病发阴阳,更大的意义在于辨明虚证、实证。 3、辨病发何经之纳入法:1、六经为病脉证提纲;2、六经和脏腑的关系;3、经络及经络循行部位;4、标本中气;5、五运六气。 5、辨三阳病:1、辨脉:太阳脉浮、少阳脉弦、阳明脉大。2、辨证:太阳发热恶寒,少阳寒热往来,阳明但热不寒。 6、辨三阴病:1、“渴”是三阴证的一个特点:“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少阴病,自利而渴”;“厥阴之为病,消渴”(不管大便如何都渴)。2、“冷”:“太阴病手足自温”,“少阴病四逆”,“厥阴病厥逆”。3、注意:1、辨寒热真假:“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2、冷要排除四逆散证,四逆散在《伤寒论》少阴篇,但更适合少阳病。基本柴、枳、芍、草是疏肝的药。病机是肝气郁结,肝阳不达四末,气闭所致。 7、脉诊时过手,既过手背又过手心,手心有汗桂枝汤的汗出症——自汗,手背凉,就不是手足自温,从少阴或厥阴辨,考虑环境温度影响,可以摸脚或适当问诊“看会儿电视,脚冷不冷”。 8、辨病发何经之排除法:不管三阴三阳都只有三条经,排除一条经就只剩下两条经,排除两条经只剩下一条经。注意两经、三经同病的合病情况。 9、辨病发何经之抓独法:六经开阖,独取枢机:三阳独取少阳,三阴独取三阴。少阳从喉辨,外感病,但见咽喉痛,即在少阳;咽喉往上看表证,有鼻塞、头痛,在太阳;咽喉往下传到气管、支气管、肺泡,如果兼有里热的症状,病就到了阳明经。 10、一个套路:咽喉肿痛:小柴胡汤;兼卡他症状根据寒热加荆芥防风或是银花连翘;病往里传到阳明,加竹叶石膏,挟湿加滑石甘草;还有不适用薄荷透一下。三阳合治。(何绍奇老师四合汤:四合汤用荆芥、防风、银花、连翘,这是在太阳,一个是伤寒、一个是温病,两个的药物都用了;用柴胡、黄芩,这是在少阳,这就三合了;用竹叶、石膏,这是在阳明。) 待续……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