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细亚,外滩第一楼

 关福 2020-06-14
上海开埠时,外滩还仅仅是黄浦江边一片杂草、芦苇丛生的荒滩,沿江是一条由纤夫们用脚挥汗踏就的小道。一百多年以来,历经外国租界的入侵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外滩曾作为“远东第一金融街”而引起世人瞩目。那一系列壮观难忘的建筑,也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故事,足以令人回味。

而这么多经典建筑中,最值得回味的建筑无疑就是有着“外滩第一楼”美称的亚细亚大楼。它方正沉稳、华贵典雅,曾是昔日闻名遐迩的亚细亚火油公司所在地。因为它的门牌是外滩1号,又是民国初年外滩最高大的建筑,所以被称誉为“外滩第一楼”。

“外滩第一楼”的诞生

早年,这里是黄浦江与洋泾浜的交汇处。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1847年,美商以500银元租下这里2.5亩地,后来丰裕洋行建造起两幢3层5开间楼房。1899年,被另一个叫麦边的英国商人买下,归属业广地产公司和英商麦克倍恩公司。兆丰洋行、旗昌洋行、轮船招商局曾经在这里办公。

1916年落成的亚细亚大楼

1913年,麦克倍恩公司投资兴建新楼。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1916年竣工。新楼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为古典主义风格,并具有浓重的巴洛克特征。

建筑以东南转角为主轴线,作东、南两侧对称设计。立面纵横多变,两侧立面均作正中凹进的竖三段设计,又勒腰线作横三段设计。一、二层外墙贴花岗石,形成基座;中段为圆拱长窗,并于凹进部分构建阳台和半圆形铁栏;上段为爱奥尼克柱式阳台。在顶层大挑檐之上,有铸铁栏杆围起的露天平台。东、南两侧大门各有4根爱奥尼克立柱分列,内门又以小立柱支撑,门上有半圆形涡旋状雕花券顶,整个入口作巴洛克装饰,显得华丽、富贵。建筑俯视为回字形,中有天井,环周办公用房,内侧为走廊。楼层高敞,分间较大,过道宽阔,马赛克地坪。天井四壁和过道墙面均贴白色瓷砖。走廊窗高2米,使空气对流畅通光线明亮。楼内电梯、水池、锅炉、水泵等设施一应俱全。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1926年的外滩,左侧为亚细亚大楼

新楼落成后,初称麦克倍恩大楼,也叫“麦边大楼”。1917年,此楼除部分为麦边洋行自己使用外,大部分租给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并允许其在大楼的正门挂上“亚细亚”公司的标志。由于“亚细亚”是垄断中国石油制品的大公司,火油又是用途广泛的生活用品,人们印象很深,由此“麦边大楼”的称呼渐渐被“亚细亚大楼”所替代。

亚细亚火油公司

亚细亚火油公司是一家英商贸易公司,总部在伦敦,1907年在上海九江路7号成立办事处。公司在华业务迅速扩张,销售的石油占中国需求量的四分之一,1917年进驻外滩1号。30年代,义品放贷银行、雷士德遗产管理委员会、汤森会计师等也在大楼内办公。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占领外滩1号,强行接管亚细亚火油公司。抗战胜利后,亚细亚火油公司卷土重来,经营业绩超过战前。

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

建国后外滩1号的变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细亚大楼被日军占领,公司英籍人员多数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公司复业,并将华南、华北公司合并,经营业绩超过战前。

一名外国记者在1950年到访上海时拍下的正规彩色照片

1950年,中国石油公司华东分公司接管外滩1号。1959年起,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等入驻。1996年起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银行等机构使用。大楼于1989年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1996年与外滩建筑群一起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1号今貌

如今的外滩一号,依然是名流汇聚之地,绽放着它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