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一些特别聪明的人。 包括明朝。 尽管对明朝无感,这几天听《明朝那些事儿》,发现明朝也有很多聪明人。 比如杨慎,比如徐阶,还比如严嵩,甚至包括嘉靖皇帝。 杨慎很聪明,号称明朝第一才子,但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贡献并不是太大。 聪明与贡献不是线性关系。 严嵩很坏,但原先的严嵩并不坏; 坏人不是一开始就坏的。 严嵩很怀,但严嵩很聪明; 聪明人也可能很坏,坏人也可以很聪明。 重点说说许阶的聪明。 许阶很聪明,虽然不如杨慎聪明。 许阶参加乡试,自我感觉良好。 阅卷官看完卷子,说写了些啥狗屁玩意儿,随手扔进了落榜者那堆。 碰巧主考官路过,捡起试卷看完,说此卷当为解元。 主考官与阅卷官先争执后妥协的结果,录取,不点第一。 之后许阶参加会试,非常顺利。 进入殿试后,又出了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看过他试卷的人都赞叹不已,认为状元非他莫属。 问题出在刑部尚书林大人吃饱了饭瞎溜达,走进来看过许阶试卷,也说了一句,好文章,当为第一。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许阶的状元变成了探花。 原因是林尚书与主持此科殿试的内阁大臣费宏等素来不睦。 后来杨廷和看过许阶的卷子后也认为当为第一,对费宏等人因私废公的错误提出了严肃批评。 但木已成舟。 好在,状元探花的差别比解元落榜的差别要小。 许阶的伟大事迹很多。四大首辅(严嵩、许阶、高拱、张居正)之一,还是张居正的老师,对大明朝影响贡献很大,都是后话。 当然,《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有些事儿也未必完全是真事儿。考状元阅卷这事儿,能谁都可以吃饱了没事儿溜达进去看看,发表一些可能影响阅卷公正的言论,我很怀疑。 撇开故事的真实性,事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如同现在各种考试,特别是如同作文一类的主观试题,因为书写、因为观点评分不精准的问题应该还是可能存在的。 同样,因为表达、因为沟通,工作生活难免会与领导、与同事、与朋友、与老婆之间也会产生误解、误会,影响一些事情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人生轨迹,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偏移。 有些时候,命运似乎不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有的结果,是偶然,也是必然。 我们必须往前走,经常遇上岔路口,必须做出选择。 结果是未知的,选择是必须的。 所有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唯一。 2020年6月6日 |
|
来自: 昵称815848 > 《清晨碎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