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原医案 索某,男性,57岁,1965年7月16日初诊。 胃脘痛,心下痞满,腹痛腹泻2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 近1周来每曰大便2-3次,质溏,伴见肠鸣、头痛、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舌苔白腻,脉沉弦细。 处方:乌梅15g,细辛6g,干姜6g,黄连6g,当归6g,制附片(先煎) 10g,川椒10g,桂枝10g,党参10g,黄柏6g。 上药服6剂,口苦减,四肢觉温,大便日1-2行。上药继服14剂,胃腹痛消除。 按语 脉沉弦细,舌苔白腻,大便质溏,肠鸣,四肢逆冷,下寒。脉弦细,口苦,咽干,思饮,半表半里上热。头痛,表证。 证属半表半里虚寒证,寒热交错,为乌梅丸的适应证,给于汤剂。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常自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吐蛔也。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