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郁达夫、沈从文、汪曾祺

 中土闲鹤堂 2020-06-14

1924年,只上过小学、14岁当兵的沈从文,20岁那年忽然做起文学梦,想上大学。他离开湘西兵营,来到北京,无奈因为基础差考不取,只能在北大旁听,成为“北漂”。

此后两年里,沈从文边旁听边写稿卖文,生活极度贫困,近乎走投无路的他写信给当时的名作家郁达夫求救。

沈从文

郁达夫时任北大教师,收到沈从文的信后,他冒着严寒来到沈从文的住处。进屋后,看到屋里没有取暖的火炉,沈从文只穿着两件夹衣,用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旁写作。看着22岁的沈从文这般惨样,郁达夫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拍拍上面的雪花,给沈从文围上。

两人谈到中午,郁达夫请沈从文到外面去吃饭。在附近一家小饭馆,两人吃了一餐饭,共花去1元7角多。郁达夫掏出一张5元的票子,付完账后,将剩余的3元多全给了沈从文。

郁达夫

沈从文回到住处,禁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来。他不知道,当时的郁达夫每月的薪金微薄,大冬天自己连一条棉裤都没有。50多年后,已是学界泰斗的沈从文说起这件事依然十分激动,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1946年,后来也成为大作家的汪曾祺在上海,因为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顿,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沈从文知道后写信严厉批评他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在信里他还说了一些他刚到北京时的情形。

汪曾祺

实际上,沈从文自己就是用一枝笔打天下。为生计,他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是当时的“多产作家”。

他靠卖文为生,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常流鼻血,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昏倒,伏在自己的一滩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