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教师月刊》编辑问

 黄埔N期 2020-06-14

答《教师月刊》编辑问

                             程红兵

1.一九九〇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本超级畅销书:《学习的革命》。初版第一年就连印九次,一九九八年修订版,首印五百万册。这本书有一个副书名叫“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它反映了作者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的充分自信和对未来的判断,他们认为,“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对于这本书,你有何印象?如今回过头去看,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在社会、大众层面出现的这样一种对“学习”的广泛关注,你认为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状况和教育问题?

答:《学习的革命》在1990年代成为畅销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追求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兴趣,反映大众对知识的渴求,人们急于学习更多的知识,急于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即怎样在较少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东西,《学习的革命》提出的新命题“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时间几乎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在热议这本书,许多单位为员工购买这本书,这在当时成了一种时尚。但客观地说,这种时尚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从现实情况看,寻章摘句式的阅读和卖弄,几乎成了这部书阅读的普遍现象,能够完完整整地通读完这部书的还是少数人,这也是谈论学习的著作成为一种畅销书的必然结果。即使如此,也不能排除这部书对当时教育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至少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有什么问题,反思我们的教育现象、教育习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之后全国各地不少学校相继探讨高效课堂,这不能不说与此书相关思想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关联度。

2.当前的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答:当下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功利化的学习,学习的目标是功利化的升学目标,学习的目的是考取一流的大学、从而有一个好的就业,学习的指向不是内在的需求,而是外在的需求,不是因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能带来的利益感兴趣,这样的学习将导致学生的学习背离学习本身,将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可持续性,一旦利益达成常常因此而懈怠,一旦利益没有达成常常因此而自暴自弃。

究其原因,与当前的学校学习是纯粹的学科学习、书本学习、习题学习方式有比较大的关联,学生看不到学习本身的意义,于是在社会文化大背景的熏陶下,在家长、老师的强化下,学生只能把学习与最后的升学结果联系起来,并认定这就是所谓学习的意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育整体的变革,需要社会各方的整体努力。就学校教学的具体方法而言,采用项目化学习或许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项目化学习直接面向问题,将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可见,让学生学而有用,从而让学习本身产生魅力,至少对纠正完全向外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传统的学校学习主要是在相对固定的现实空间进行的,数字化、人工智能化时代,为其创造了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如何兼容、互补?

答:要实现从传统式教学走向现代化教学,让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兼容、互补,可以做很多的尝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AI),可以实时采集学生生物模态信息,让教学更精准;可以通过智能诊断推送学习资源,基于孩子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孩子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同时,实现评价及时、多元、客观、全面,这样评价更科学;又比如虚拟现实技术(VR),它具有高沉浸度,让教学更入心;它还具有自主性,学习更方便,可以把血细胞、分子结构这些微观世界无限放大,孩子可以快速地掌握;同时还能让天体运动、万有引力这些宏观世界可以无限缩小;同时还更有交互性、更安全,让一些无法在现实中进行的实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但这些技术在课堂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课堂上,VR技术与教学的分裂,怎么将二者更好的结合,这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学校会转型为学习中心,各种社会教育机构也会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政府可以通过服务外包或者资源采购的方式购买服务。如果这是即将到来的现实,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好什么准备?

答:社会机构看准教育服务的价值,愿意投入到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愿意服务于学生成长,这原本也是好事。但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以适当引导和监管,引导机构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服务,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而提供相应服务,管控甚至取缔那些只为牟利枉顾学生身心发展的商业行为。

5.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实现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乃至学习时间的“精准供给”,应该是一种教育趋势。基于中国如此复杂的国情和不均衡的教育现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我们可以打破唯经验的方式,实时采集教学动态数据,借用大数据的手段进一步了解学生。例如,以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问题,一般都是优秀学生回答,他们答对了老师就误以为全班同学都掌握了,但客观上未必是这样,很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搞清楚,大部分学生还不懂。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实时采集,即时统计分类分析数据,我们就能准确掌握课堂上学生的接受度,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适时解决学生似懂非懂的夹生饭现象。

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我们现在班级授课制,只能是标准化。但相关测试表明,同样是刚走进学校的6岁孩子,有些已经达到8、9岁的心智发展水平,有一些却只有3、4岁的心智发展水平,教学却并没有实现因人而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记录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业、测验等的情况,综合分析,实现智能标准化,让学习内容因人而异;基于大数据对学生个体学习档案的记录,找出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法上的因人而异;基于学生行为数据,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境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喜欢自己学习,有些喜欢小组学习,有些喜欢在教室里学习,有些喜欢在实验室里学习,我们可以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

6.你认为,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正在到来吗?为什么?

答:我非常认同“新的学习革命”“新的教育革命”正在到来,原因主要是教育界以外的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重视教育,他们已经不满意于教育的现状,他们已经看清单靠教育界人士的行为已经改变不了教育现状。

世界经合组织2017年7月20日发布了报告《2017影响教育的趋势聚焦》,报告提出在这个背景、文化、语言与宗教日益多样化的“超级多元化时代”,教育系统面临两个重要责任。一、必须调整教学与学习,以反映并回应多样化,满足所有人的教育需求;二、作为个体初始社会化的主要社会空间,教育在培养跨文化技能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发布了旗舰报告《2018世界发展报告》,其中第一次针对教育发展展开专项讨论——《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讨论内容包括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现在很多学校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这里指的不仅仅是中国学校,包括世界很多国家的学校学习都存在这个情况。

他们当中的有些人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政策发布上,还有人干脆直接跳入学校当中,直接办学,直接担任校长,直接领导并实施全新的教育改革。这对教育界内部冲击很大。

7.请分享一个你自己中小学时代的“学习”的故事。

答:我的中学时代是半工半读的时代,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学军、学农、学工的过程中度过的,劳动是我们当时教育教学的主旋律,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物理课,改为“工业基础知识”;那个时候,也没有化学课、生物课,改为“农业基础知识”。那个时代,没有一课一练的练习册,也没有月考、统考,当然也没有考试排名,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状态。一部分热爱学习的人会更加主动地学习,那个时代是书籍极度匮乏的时代,是知识极度匮乏的时代,但是反而刺激了一部分学生渴求知识,到处寻找书籍阅读,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能借到一本书,就会如饥似渴地阅读,那完全就是一种人生的高级享受;一部分不爱学习的人,当然也就学不到多少学科知识,学术素养水平不高,这也是事实。

8.人为什么需要学习?请简要谈谈你的思考。

答:人的社会化过程离不开学习,学习促进人的成长,学习即成长。

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有专家提出:从分科的学习转向综合的学习;从文本的学习转向实践的学习;从单一的学习转向混合的学习。但我认为,这些观点有所偏颇,在过度强调分科学习的当下,适度强调综合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综合学习取代分科学习,我们应该既有分科学习又有综合的学习,因为分科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实践,并不是这么容易抹杀掉的,把两者相结合才是正确的选择。同样的道理,文本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完全忽视,历史的经验证明完全的实践学习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同样的道理,基于课本的学习与基于标准的学习也要相结合;概念离散的学习与观念聚合的学习也同样是并重的;符号记忆的学习与深度理解的学习也要结合。这几个方面,只重视一点而忽略另一点都是不对的。

(此文发表《教师月刊》2019年7-8期合刊,发表时题目改为“最大问题是学习的功利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