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为解决当前日益多元复杂的社会需求,进一步聚焦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主体(社区及社会组织)的综合能力,服务园在市文明办的支持下,以“服务公益团队、共享资源平台、致力城市幸福”为核心指导,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项目。 4月28日,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友爱厅内讨论不间断,热闹不停歇。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社区班的20余名学员齐聚一堂,“组团”学习“如何搭建社区公益平台”。由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带领大家以工作坊的形式探讨“社区公益平台运营之我见”。 “公益平台”简单的讲是一种为进行各项公益活动所提供的工作环境或条件的集合,是为开展公益活动事业提供一切服务及保障而成立的一个机构或是单位组织平台(此释义源于“百度百科”)。而“搭建社区公益平台”则是通过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依托社区内某种需求,搭建更好服务于居民的社区平台,一方面需要有支持的空间,包括硬件设施和服务载体(创建品牌活动或项目),另一方面也需要设定有效的运转机制,确保平台的组织基础和运作模式,最后通过宣传媒介将社区公益平台的进行有效推广,扩大受众。(当然,这只是小园的观点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 培训现场 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老师授课 课程一开始,杨老师便对学员进行“摸底大拷问”,大家分别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及已有经验填写“社区公益平台建设培训快速评估表”: 1.你觉得你所在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用关键词、写三个优点、三个问题) 2.请列出你最近接触的五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和三个社会组织? 3.你认为你所在的社区项目开展公益服务应该具备哪些主要条件? 4.您怎么看待社会组织在社区发挥的作用? 5.在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工作中,你遇到哪些困惑? (聪明的你不妨动起笔来,快速评估一下你是否充分了解你所在社区的资源条件) 学员认真填写评估表 杨老师查看学员填写的评估表 随后,杨老师根据快速评估表的填答选出四个社区代表(晋阳社区李济舟、东街社区刘苹、西街社区陈晨、乐家社区服务中心夏莉英)分享本社区的概况,并以此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分析和讨论。 学员上台分享个人答案 根据分组,小组内进行“社区公益平台搭建”的逻辑框架梳理,并同时进行S(优势)W(劣势)O(机遇)T(挑战)分析。针对如何搭建逻辑框架,需要根据本社区想要解决的某一个问题或者针对某一需求进行框架设计。而后根据搭建的逻辑框架和想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搭建社区公益平台。 学员认真听课 小组讨论期间,学员们积极分享,并用彩笔在大白纸上总结记录。途中偶遇分歧,还采取投票的形式做决定。而杨老师也在一旁细致观察,对学员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着详细记录。 学员在白纸上写下讨论成果 短时间内学员们争分夺秒,四个小组分别搭建了“社区文化联合会品台”、“社区品牌平台”、“科技服务公益平台”以及“以老西门的码头文化搭建的社区公益平台”。杨老师对学员们认真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对每组出现的问题给予了针对性的建议。 学员分享小组讨论要点 杨老师也提出:针对本社区的问题,要搭建社区公益平台,需要有支持的空间,包括硬件设施,也需要有载体,包括创建品牌活动,还要有促进其有效运转的机制,最后也需要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参与。最终,社区公益平台都是为了回应社区内的某种具体需求而搭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