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是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发祥地,早在1989年就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社区志愿者协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已在和平深深扎根。近年来,和平区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契机,以人民为中心,志愿服务始终贯彻体现为民、利民、惠民。 在第56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文明和平特开设【志愿和平 你我同行】系列专题,连续报道我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系列报道之三:创新形式载体 回应社会关切 培育志愿服务组织。 创新形式载体 回应社会关切 培育志愿服务组织 和平区从顶层设计、完善机制,统筹协调等方面,一直支持鼓励志愿服务创新。 一方面,回应社会关切,持续开展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探索。近几年,智能手机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觉得要用手机让志愿服务活起来、动起来,让志愿者和需要帮助人连上线。为此,我们在积极打造线下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同时,推进“志愿和平”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在志愿服务供需智能对接上进行尝试,将来志愿者和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参与志愿服务。 市民可通过“志愿服务地图”快速检索查看身边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项目,及时得到志愿者的帮助。这个创新尝试还体现在实现个性化需求定制,市民发布的求助信息由志愿者在线“抢单”或通过“派单”提供服务,为志愿者和受助者提供高效畅通绿色通道。我们想,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结合,在全区营造更加优越便捷的志愿服务环境。 志愿和平app 另一方面,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方面,不仅需要政府倡导,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从传统便民服务、邻里守望相助向现代社会服务领域拓展。2015年,和平区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围绕公益理念普及、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公益资源共享等十项功能运作,引导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努力催生更多志愿服务组织。 2017年5月26日在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和平区志愿者协会组织佳节一家亲关爱空巢老人专场活动 目前,孵化中心已经培育社会组织45个,开展公益活动100余场,直接受益对象近万人。像天津仁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平颐德社区服务中心、和平蓝天市民防灾避险体验中心这样的孵化机构和种子单位,在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