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水助你读红楼(三十三):开启红楼之门的又一新奇钥匙——入诗入画 前一节夷水为读者朋友们分析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作者借林黛玉灯下读书,暗写《雍正十二美人图》之《观书沉吟》图。小说对于这幅图的暗写,是不是仅限于《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金缕衣》三首小诗呢?答案是否定的,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先了解一下雍正帝关于《观书沉吟》美人图所赋的两首诗。#红楼梦# 美《观书沉吟》美人图取材于《美人展书图》。通过对两图的比较,可以发现,这两幅图其实是异曲同工。人展书 前面已说过,《雍正十二美人图》是胤禛为雍亲王时贴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之上的绢画,雍正非常喜欢和重视这些绢画,他入承大统后不久,曾下旨将这十二幅图揭下来制成画轴收藏,可见他对这些画作的珍爱程度。不仅如此,他还为这些绢画写诗赋词。仅《观书沉吟》一图,雍正帝就专为赋诗两首,这两首诗被选录在《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中,名《美人展书图二首》。诗的内容之一是:
雍正《美人展书图》两首被选录在《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中 将雍正帝的这首诗对比《观书沉吟》背景图芭蕉叶上落款为“米元章”的诗看,会发现诗的内容如出一辙。 《观书沉吟》背景图上的蕉叶诗 蕉叶上诗的内容为:
可以这样说,雍正《美人展书图》诗之一,就是对《观书沉吟》背景图蕉叶上的这首诗,稍加变动而成。最后一句“缃编欲展又凝思”是对蕉叶诗原诗一字不改的引用。这说明《观书沉吟》蕉叶上的诗是假米襄阳的名,展雍正帝的诗。而且根据笔迹判断,蕉叶上的诗为雍正帝亲笔书法作品。有读者朋友可能要问,分析了这么多内容,究竟这副局部图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夷水暂放下蕉叶诗上的内容最后来说,先看雍正帝专为《观书沉吟》所赋的第二首诗:#红楼梦人物#
该诗的最后一句“半是怜春半恼春”句,读者朋友读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红楼梦》非常熟悉的人肯定有这种感觉,因为在《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写有一首《葬花吟》,在《葬花吟》中,《红楼梦》作者几乎原文引用了雍正的这句诗:#我说红楼梦# ……
…… 甲戌本《石头记》中林黛玉《葬花吟》,其中一句“半为怜春半恼春”几乎为雍正帝诗词原句 红楼梦作者只对雍正帝“半是怜春半恼春”诗句中的“是”字改为“为”字。有读者朋友可能要提出疑问,“半是怜春半恼春”句也可能为古诗词中的名句,雍正帝、红楼作者都只不过是古诗词的引用者。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在古人在作诗词时,引用前人的名句也是常有的事。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能证明“半是怜春半恼春”句出自雍正以前的其他文人之手。 红楼梦作者只对雍正帝“半是怜春半恼春”诗句中的“是”字改为“为”字 因此,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夷水更倾向于“半是怜春半恼春”就是雍正帝原创诗句。那么《红楼梦》作者在小说中夹带雍正的原创诗句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就是通过“入诗入画‘的形式,为红楼小说多方位的打上印记,让有心的读者明白,《红楼梦》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风花雪月,背后写的是清皇家带血的历史。同时,作者将“半是怜春半恼春”句夹带《葬花吟》中,也更加证实夷水前文中提到的一个事实,小说中林黛玉的形像,就是按照《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形象来描写的。 在现回过头来说《观书沉吟》背景图上蕉叶诗的问题。在《观书沉吟》背景图蕉叶诗的上方,还有一幅图画,关于这幅背景图画,红楼小说的作者同样也没有放过。小说第四十回中,作者在描写探春房间的布置时,有这样一句:“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这句描写背后的秘密,就是作者抓住《观书沉吟》背景墙上悬挂的这张画上的两个特点,即“《烟雨图》”和“米襄阳”进行映射。如下图: 《观书沉吟》背景图实际上是画中画,画中的背景,实是在背景墙上悬挂着一个条幅,条幅的上方是一幅《烟雨图》,下方即是蕉叶诗。为什么肯定它是一个条幅?因为实际生活中蕉叶是不可以这样写上字,并悬于墙上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蕉叶诗是一幅画,既然是一幅画,它不可能以蕉叶的形状为边界,必然与上方的《烟雨图》是一个整体条幅画。同时上方的《烟雨图》也不可以是一个独立卷轴这样悬挂于墙上,看上去的卷轴,实际是画成卷轴样。因此整体判断《烟雨图》与蕉叶诗是一个整体条幅,而非两个独立的画作。 因为这样判断对于读者朋友理解四十回中“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一句太重要了。句中的”米襄阳“是何许人?他就是北宋与蔡襄、苏轼、黄庭坚齐名大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字元章,故名米元章,由于他是湖北襄阳人,因此人又称“米襄阳”。《观书沉吟》背景图蕉叶诗上落款“米元章“就是“米襄阳”。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因此人称米襄阳 如果我们把《观书沉吟》图中图分析透彻,认识到它是一个整体,那么“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一句,映射雍正帝《观书沉吟》美人图就太明显了。 作者在“米襄阳”与《烟雨图》之间,没有加入一个“的”字作所有格,因此“米襄阳《烟雨图》”成了一语双关,不定是“米襄阳的《烟雨图》”了,让读者还可以理解为“米襄阳”与《烟雨图》两个独立的事,一如《观书沉吟》图中上为《烟雨图》,下为假的米元章的字和诗。“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只提米襄阳和《烟雨图》,丝毫不提诗的事,背后也讽刺了雍正假米元章的名,展现自己的诗,是上不了台面的事。读者朋友可以自己去品味这其中的味道。 接下来,夷水将为读者朋友分析讲解《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下半回中,第二个小故事中是怎样”入诗入画”的,它比《红楼梦》中对《观书沉吟》的”入诗入画”更加有趣。 |
|
来自: 新用户07039177 > 《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