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5: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2020) 【热点直击】 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抗日战争是1931年至194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反侵略的一场战争。此场战争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经过长期抗战,中国取得了最终胜利。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史上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大大鼓舞和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侧重于政治、经济、历史影响等方面的考查,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中立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吞并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中国人民 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捐物。 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 (二)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1941年)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两个战场的配合
5.向西南的大转移 (1)国民政府首都的转移:南京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往武汉,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又将首都迁往重庆。 (2)民族工业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将民族工业大量迁往西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3)文化教育的大转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高校纷纷迁往西南地区,促进了西南尤其是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中国的抗战(1942~1945年)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华盛顿成立,中国的抗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国民政府一方面开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另一方面,开辟缅甸战场,配合盟军作战。 3.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主力放在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加上国民政府的封锁和孤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 (2)在军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扫荡斗争;在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在思想上,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4.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5.历史意义:①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的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⑤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⑥收复台湾、东北失土, 使国家重新得到统一。 二、抗日战争的影响 (1)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①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东南沿海省份的工业损失最为严重,许多城市被摧毁,经济损失难以计算。 ②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正是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才强化了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增加了中国推行民主的困难。 (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①唤醒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②促进了内陆工业化的发展:内迁的工业虽然远没有战前发展迅速,但改变了原来各地区工业分布不平衡的现象,形成重庆、昆明等11个工业区。 ③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使中国出现了政治力量大一统的形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④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抗战胜利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⑤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 (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全民族团结抗战必胜,分裂投降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 【名题精练】 (2020·洪洞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 【答案】D 【解析】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错误。
|
|
来自: 新用户5690995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