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房、卖画...陷入绝境的电影院线这次能渡劫成功吗?

 老骆驼4753 2020-06-14

01

华谊兄弟卖豪宅、万达过冬

这两天影视圈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博纳影业副总裁黄巍的纵身一跃,其次,就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卖房。

王中军将其持有的香港中半山富汇豪庭2座高层A、B室相连的房子,以2.2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元)出售。

这房子当初购入时售价1.32亿港元,十年后出售,净赚8800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8000万元),涨幅约66%,赶上华谊兄弟一季度的1/2营收了。

此前,王中军曾在2019年的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自曝曾卖画解决现金流问题,并表示为了救华谊,卖卖资产也值得。

2019年,华谊兄弟巨亏39.6亿元,同比减少262.32%;实现营收21.86亿元,同比减少43.81%。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又持续亏损1.43亿元。

毕竟,现实总是严峻,华谊兄弟能自救的时间不多了。

王中军

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直接退市,这意味着如果在2020年,华谊兄弟不能扭亏,将会面临退市风险。

其他的影视公司也都不好过,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唐德影视、幸福蓝海……一季度的业绩也是一片惨淡。

尤其是业务覆盖多元的万达,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在国内直营影院数和银幕数同比分别增长12%和11%的情况下,万达电影国内票房营收83亿元,同比增长仅为4%,而票房业务毛利率由10.3%下跌到6.6%。

万达广场商户减租金达40亿元,也是因为但因减免租金占年租金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一善举也加剧了万达资金紧张的局面。

更不用说投资的AMC,随着疫情在美国的爆发也遭受重创,AMC宣布关闭全球1000家影院(美国630家),虽然在去年12月底时,万达对AMC院线的持股已从最初的100%降至38%,但仍然损失惨重。

卖画又卖房的王中军前不久对《财新》坦言:

“不做电影还能做什么呢?我一辈子都想做出一部中国的《辛德勒名单》。我也辉煌了20年了,谁能一直这么好?”

毕竟,今年光是活着,就已经赢过了很多人。

行业的转折是从这几年开始的。不同于2016年以前的滋润潇洒,从2016年开始,伴随着融资寒冬、监管趋严等外在压力,以及难出爆款的内在压力,在电影行业每年都会有公司跳出来哭惨、哭穷,头部的影视公司尚且如此,底部的公司更不用说。

总体来看,行业的洗牌趋势越发强烈,还会继续催生小公司倒闭与巨头并购,而疫情,不过是加速以及加剧了这种变化的到来。

02

疯狂扩张的院线

一切还是有迹可循。

暂且不讨论电影制作层面,单拿下游放映的院线来说,粗略回顾影院发展的历史,在1993年,中影的独家经营权被中央中止,制片厂可以直接和代表全国影院的各省级电影公司接触,一改1993年之前计划色彩浓厚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

再来到1999年11月,广电总局制定外国电影进入中国的两个重要条款:

第一,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电影放映业,在所占股份不超过49%的条件下建设、改造或经营影院;

第二,每年允许有20部进口分账影片,但80%的票房集中在20%的院线制影院,而80%的传统影院只占20%的票房,被人解读为是鼓励开展院线。

又过了几年,到了2002年,中央正式启动院线制改革,一年后,王健林决定布局电影院线。

据说王健林的决定当时还遭到不少人反对,反对的高层则觉得,2003年全国票房不到8亿,一个影院至少3000万,要投十家就是3亿,8亿票房10%的利润才8000万,你要投几亿元,怎么可能获得回报?

不过王还是坚定了自己的眼光,两个月后,首家万达影院天津万达国际电影城开业。

作为第一波“吃螃蟹”的公司,占据天时地利等优势,天津万达影城当年的票房就达到了1315万元,超过天津全市其他影院票房额总和。

到了2005年,中国则迎来了一波影院“基建狂潮”,大地院线、万达、金逸、博纳、CGV、卢米埃均是在此前后成立。

再到2012年底,大地院线年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继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金逸之后的第六条票房过10亿的院线。

这段时期,也可谓是影院的黄金时期,对于很多拥有影院的下沉市场,第一家影院足以成为“垄断式”赢家,于是更多人开始入局。

有人形容当时的状态,投身影院行业的人,是一批既无中影背景,亦非地方电影公司背景的草莽之徒,一部分人称自己是带着电影情怀,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投机赚钱。

随着时间的发展,影院的扩张拓展速度开始刹不住车,整个行业的痛点也就此埋下。

根据灯塔专业版App数据,2014年到2019年,中国影院数由4891家增长到11361家,涨幅132%;银幕数由26034块增长到68284块,涨幅162%。在2017年一年之中,国内银幕数由4.3万块上升到5.3万块,超过北美的4.5万块,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市场。 

曾有记者调查,在天津和佛山两个城市,天津一条街上就有几十家,佛山这么大的城市总共有100多家电影院,“太过剩了。”还有很多三四线城市也存在影院过剩的问题。

扩张的确太快了。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本大量流入,刺激人们的投机心理,怀揣着暴富心态而来;另一方面,是影院的黄金时期似乎给部分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以为实体投资院线回报高、风险小。

但无论如何,这个行业的底盘就这么大,地域的观众总数也有固定的天花板,越来越多公司与个体的加入,只会造成观众分流,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将光速挣钱的蓝海变成利润微薄的红海。

尤其是上游优质IP的产出数量跟不上院线数量扩张野心,对于院线来说,供给端本身实力不够,也难刺激需求端的增长。

一直以来,很多院线最挣钱的日子,除了在春节档,就是指望一部爆款口碑片如《我不是药神》、《哪吒》、《战狼》的票房收益,但这种现象级的机会总是可遇不可求。

到了今年,加上疫情影响,原本最挣钱的春节档分文未挣,让不少当初投机的影院经理开始反思自己当初是不是过于冲动,有的甚至还发誓如果有选择下次再也不会盲目跟风。

也让为爱发电的影院人产生间歇性的自我怀疑:电影到底有没有价值,院线重不重要,这个行业还值得继续热爱下去么?

原本以为行业将要复苏,但随着北京近日再次爆发疫情,一切或许又要回到原点,电影人的情绪已经从焦虑变成了“佛系”,很多人默默转发起沈腾的名片段表达心声,“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03

影院复工难

政策上也不是没对影院进行过扶持。

5月14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连续发文,免征影院2020年度增值税和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上,3月上影集团就推出了全国首个“影院抗疫纾困基金”,总额达10亿元,北京市在4月份将影院纳入“房租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影院给予房租补贴;包括江苏、浙江、广东、浙江等省份,也都出台了针对房租、社保、税费等在内的各项财政补贴。

但对于一众无收入光支出的长尾院线来说,其实也是杯水车薪。

毕竟,影院是一个完全依托于线下的产业,如果人们不去实地,不光是票房收益,影院周边比如闸机、前厅设备、爆米花小吃等也无法销售,商业价值直接降到0。

人们去不了院线,很多网大制作方看准机会,动作也是频出。

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虽然最近在业内对于网大不乏出现“破圈”与“消除鄙视链”的言论,但平心而论,网大的质量依然难与院线电影抗衡,差距还非常大。

从内容上看,网大如今走的也正是院线电影当初走的路。就像当年《画皮》《画壁》大热的时候,正是院线片的上升期,如今网大更多的也是这种奇幻特效的同质化电影,但在院线片里反而越来越少见了。

同样是网络出身,很多网剧已经有不少口碑与收视率双高的精品剧出现,但任意打开一个视频网站,会发现如今大部分的网大电影还走的是特效、搞笑、IP三个路线,讨好的观众,也依然是下沉大龄群体。

像黄飞鸿、霍元甲、方世玉之类老港片经常出现的人物IP,如今还会经常作为网大的噱头,但质量也是天差地别。

相比网大,院线电影总是有底气在。无论是大众对内容品质的认可度,还是观看沉浸体验,都要远胜过前者,也不存在网大、院转网会取代院线电影的激进说法。

在网大的衬托下,人们也越发怀念院线电影,但如今影院复工依旧艰难,这不仅与当前的疫情形势、人们对影院安全措施的信任有关系,也与行业的管理制度有关系。

首先,不同于一般性的娱乐场所,比如酒吧、KTV都可以单独开放,唯独电影院是在集体管制之下,必须统一开门,统一放映。

其次,如果影院真的开门,他们最需要的,还是能有足够数量的新片,但眼下影院毫无开门迹象,几乎不会有新片愿意公映,很多电影如何定档、选择什么时间节点上映也是个未知数。

行业何时能迎来转机,这是无数卖画卖房的王中军们都想知道的答案,也是道不尽的心酸。

参考资料:

《中国院线往事》,裸泳

《影院复工,怎么就这么难呢?》,深水娱乐观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