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有位镇江的小朋友咨询穆老师,作文《闲》该怎么写? 作文内容及要求,如下:
这是一篇无材料命题作文,只有一个字,闲。 说句实话,当穆老师看到这个字时,忽然就想到了2018年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一道题,如下:
这首古诗名叫《寄和州刘使君》,作者张籍,内容如下:
关于这首古诗,穆老师就不在这多做延伸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 刘禹锡的闲,主要表现在“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和常去赏花”。 讲到这,或许就有同学疑惑了,质疑道:“穆老师,你讲刘禹锡的闲,跟这篇作文关系大吗?” 穆老师想说,如果你足够聪明,那就关系大。如果你思维不够开阔的话,那就一点关系也没有。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答案就在下文,我们接着往下看。 审题——清楚“闲”的含义我们在做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时,经常会遇到“标题的含义”题。 我们在回答此类问题时,都知道要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去答题。 同样道理,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工于设计”,善于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来谋篇布局。 【1】表层含义——无事(身体上的闲) 与忙相对,没有事情做,比较闲。 【2】表层含义——无关正事(身体上的闲) 闲聊、闲谈 【3】深层含义——闲情(精神上的闲) 比如闲适恬淡,闲情逸致等。 老穆认为,身体上的闲,往往给人一种“慵懒”的状态,而精神上的闲,恰能表现一个人的品性与修养。 或许有人就质疑了,道:“引言部分,你讲了刘禹锡的‘闲’,从答案来看,不都是身体上的‘闲’吗?这对写作文有帮助吗?” 老穆想说,刘禹锡“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和常去赏花”,看似身体上的闲,实则是精神上闲的外在体现。 刘禹锡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故而寄情山水,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修养身心。 通过对刘禹锡的解析,我们可以这样写作文:以身体之闲来展现精神之闲。 立意与选材中考作文,命题范围大都为三个,分别是情感道德类、成长励志类和哲理思辨类。 “闲”,三个都可以写,但穆老师推荐大家写哲理思辨类。 【哲理思辨类】智慧、境界、品性、修养等。 【文章主题(观点)】通过“闲”事来体现闲的智慧、闲的境界等。 【选材一】爷爷忙里偷闲的智慧(忙于事而闲于心) 爷爷退休后,每天从事公益事业,非常忙,但他却忙得“红光满面”,忙得“笑口常开”,为什么呢? 原来爷爷懂得如何“忙里偷闲”,他在家种了很多“竹”,累的时候,就与竹相伴,或捧一本书,在竹旁品读,修身养性,在内心的世界里过着闲适的生活······ 这就是爷爷“闲”的智慧,忙于事而闲于心。 反观那些整日清闲(或整日忙碌)却目光呆滞的人,他们一定是不懂得如何处理“闲”,不懂闲的智慧,所以才那样······ 【写作文体】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都可以 如何写出新意?【较差学生】 今天好不容易空闲了,于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坚持的可贵······ 跑题了,只强调空闲时间,剩下的都与“闲”无关。 【一般学生】 今日得闲,却异常忙碌,心情不好,于是求助老师。经老师指点,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内心不够闲适,总被外物所纷扰,于是澄澈心境,让自己内心闲下来······ 【优秀学生】“忙”与“闲”的正确辩证 【1】闲暇时,闲于身而忙于思,与苏东坡品词论诗,充实自己; 【2】忙碌时,忙于身而闲于思,与刘禹锡一同饮酒,放松自己。 可写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要新颖,正确论述“忙与闲”的辩证关系。 可写记叙文,素材可以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长辈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描述他们是如何正确处理“忙与闲”的,从而对自己有何启发作用······ 结束语“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在快节奏的今天,不论是学生,还是我们家长,都要学会忙里偷闲,在内心修篱种菊,解放自我。 倘若你不懂如何平衡“忙与闲”的关系,我想,你将过得很累,不是吗?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