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袁承志dtau70na 2020-06-14

丹东,曾名“安东”,中朝边境口岸城市,因朝鲜而知名,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晓喻海内外。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说不清的口岸城市,然而没有任何一座城能取代丹东在中国人心目的地位。

一场让国人挺起腰杆的战争

丹东,在战争期间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今天,我们讲述的不是战争,而是另外一条保卫丹东的防线——丹东防洪坝,也称丹东防洪墙。

作为鸭绿江畔的重要城市,如何抵御洪水也成为丹东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走在丹东的街头,很多人都能能注意到在离江边的不远处的路面上,铺设有滑轨,有些地方还写着“几号坝门”的字样,这些坝门平时开放,洪水来时通过滑道封闭。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远处就是鸭绿江,每条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都有滑道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江边公路上还能看到带编号的坝门

很多外地来的游客都以为这道工程是建国后修建,甚至有人认为这些轨道和坝门是防止对岸“有事”的,其实,丹东防洪坝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就开始修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上世纪20年代初,丹东饱受水患困扰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当时的报纸报导

据《安东县志》卷一《疆域志》第十七页记载:“县治前临鸭绿江,左绕沙河,设治以来,屡遭水患,商民损失无算。民国十六年春(1927年),东边道尹邴克庄公惩前毖后,为地方避免水患一劳永逸计,倡议修筑江堤,以御水患。地方绅商咸以工程浩大,需款过巨为难。公毅然主持,决计修筑。”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新中国成立后,丹东在原有防洪堤坝的基础上完善防洪体系,建成了围绕城区沿江地区的防洪墙。2010年,鸭绿江丹东段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大洪水,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房屋倒塌,沈丹铁路暂停运输。鸭绿江大桥附近江水漫过岸堤,丹东市区沿江部分地段积水超过1米,全市进入紧急防汛状态。

鸭绿江发生特大洪水,丹东防洪坝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丹东市封堵了全部坝门,以防止洪水进城。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丹东防洪坝,日伪时期国人修建的一道生死防线

至今,这条丹东人民的安全防线依旧屹立在丹东城边,感兴趣的朋友到了丹东可以去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