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性投影人像创作指南

 青青树叶 2020-06-14
实用摄影技巧 摄影世界会员俱乐部 1月10日

在人像摄影中有一种相对“剑走偏锋”的玩法,那就是在人物的脸部制造特定形状的阴影。听着好像有点违背人像摄影的常识?其实不然。

这样操作或许在“美观”方面会稍逊一筹,但却胜在“新鲜”,富有戏剧性,而且确实也比普通类型的人像更“吸睛”。

就像这样:

如果单从技术上看,这个玩法似乎很简单。你只需要准备好光源,然后在光源与模特中间放上一个带孔(或其它特定形状)的障碍物即可: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暴力,但如果你想获取最佳的(或者是“你最想要的”)拍摄效果,还需要在一些技术细节上下功夫。

首先需要调整的就是,障碍物到主体的距离。障碍物到主体的距离会影响投影的形状和锐度。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图:

左:障碍物离主体较远;右:障碍物离主体较近

可以看到,缩短障碍物到主体的距离以后,投影的“孔洞”变得更密集,同时边缘也更清晰,更“锐”。

另一个影响投影效果的,就是光源的性质。光源是发散、柔和的,还是集束的?这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投影质量。

和一般的人像题材不同,拍投影的光线不能太“柔”,否则投影的效果会很差,影子会变得很模糊而边缘很不明显:

光线太“柔”,投影不“成型”

如果你使用的是专业的摄影灯,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你可以把摄影灯的“光圈”调小;使用闪光灯的话,可以在灯头上加载“猪鼻子”——束光筒来使光线更集束。

但如果你使用的只是普通的光源,就需要加一道“工序”——在光源前加一块不透明的板子,板子上挖个小洞。这样,能抵达障碍物和主体的光线,就会呈现出“集束”的状态,会让投影变得清晰。

在光源前加上一个带孔硬纸板,投影变得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板子上挖的小洞大小、形状,都会影响投影的效果。

比如说,当你把板子上“传统”的圆形小孔变成更大的三角形小孔时,投影的效果就会产生变换(如右图):

当然,最重要的控制因素,还是障碍物本身的形状。任何多孔、带缝隙或者形状特殊的物体,都可以用于充当制造投影的障碍物。

最后,来总结一下你可以调节的参数吧:

  • 障碍物的种类、形态

  • 障碍物到主体/光源的距离

  • 障碍物与主体的相对位置

  • 光源的性质(是集中还是发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