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PowerQuery搞清Power Query中的表结构

 abin30 2020-06-15

本节重点:搞清Power Query中的表结构

下面举例说明这个PQ的表结构:


我们随便选中一个单元格,右击,选择“深化”。


显示了这个单元格的值,然后我们可以观察这个“编辑栏”,“= 更改的类型{9}[总分]”。

这个什么意思呢,“[总分]”我们好理解,是上图中的“总分”一列,那么“{9}”呢,这里不卖关子了,其实就是索引号为“9”的行。

这里我们需要正视一个概念:Power Query里面的行的索引是从0开始依次排序的

那么很明显咯,这个“更改的类型”就是表名咯?

那为什么不应该是“表1”?

原因可以从“高级编辑器”里面得到答案。


  1. let
  2. 源 = Excel.CurrentWorkbook(){[Name="表1"]}[Content],
  3. 更改的类型 = Table.TransformColumnTypes(源,{{"姓名", type text}, {"班级", type text}, {"语文", Int64.Type}, {"数学", Int64.Type}, {"英语", Int64.Type}, {"总分", Int64.Type}}),
  4. 总分 = 更改的类型{9}[总分]
  5. in
  6. 总分
这里很明显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将“表1”改为了“源”,又将“源”改为了“更改的类型”。

我们去掉“[总分]”,这里显示的第10行整行的记录。

若我们去掉“{9}”则显示“总分”一列下面所有的值。

并且,这个“{9}”和“[总分]”顺序颠倒都不影响结果

然后我们新建一个空查询来验证一下这个结果(开始——新建源——其他源——空查询)。


直接输入求得“表1”的第九行记录(= 表1{8})。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简单的综合的示例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数据源如下:


查询条件如下:


我们要查询,比如姓名中包含“李”字,或者班级是“1班”的童鞋考试记录。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将数据源表以及条件查询表都引入到PQ界面中。


首先按我们需要的结果进行手动筛选“数据源”。



其实这样出来的结果是“与”(and)的效果,我们暂且不管,直接甩出代码,进入“高级编辑器”。


即刚刚操作的两步筛选就是上图中框出来的部分,按我们上面所学的表结构进行填充。

将“李”替换成:多条件查询[姓名]{0}

将“1班”替换成:多条件查询[班级]{0}

上面这两个替换仅仅是第一步,目前的结果还是保持原样的。

  1. let
  2. 源 = Excel.CurrentWorkbook(){[Name="表1"]}[Content],
  3. 更改的类型 = Table.TransformColumnTypes(源,{{"姓名", type text}, {"班级", type text}, {"语文", Int64.Type}, {"数学", Int64.Type}, {"英语", Int64.Type}, {"总分", Int64.Type}}),
  4. 筛选的行 = Table.SelectRows(更改的类型, each Text.Contains([姓名], 多条件查询[姓名]{0} ) ),
  5. 筛选的行1 = Table.SelectRows(筛选的行, each ([班级] = 多条件查询[班级]{0} ) )
  6. in
  7. 筛选的行1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将查询条件以“或”(or)的形式进行展示。

我们粗略的看了这两步筛选的代码,发现了共通点,可以进行合并。

即:


将此部分的代码移至上部分,并且以“or”连接,下面的“筛选的行1 = Table.SelectRows(筛选的行, each ([班级] = 多条件查询[班级]{0}) )”一串代码进行删除。

这里有两个注意点:

1、代码的结尾是没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筛选的行”最后的“,”去掉;

2、“in”后面接的应该是最后一条代码的名称,所以需要将“筛选的行1”替换成“筛选的行”。

  1. let
  2. 源 = Excel.CurrentWorkbook(){[Name="表1"]}[Content],
  3. 更改的类型 = Table.TransformColumnTypes(源,{{"姓名", type text}, {"班级", type text}, {"语文", Int64.Type}, {"数学", Int64.Type}, {"英语", Int64.Type}, {"总分", Int64.Type}}),
  4. 筛选的行 = Table.SelectRows(更改的类型, each Text.Contains([姓名], 多条件查询[姓名]{0}) or ([班级] = 多条件查询[班级]{0}) )
  5. in
  6. 筛选的行
这样即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同样的,若查询的结果需要“与”(and)操作,我们即替换为“and”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