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家庭中最需要摒弃的是哪一种人? 在众说纷纭之中,有人说出这样一个观点:“家庭就像一个社会,有些人不跟外人去较劲,偏偏和自家人计较,更喜欢当别人眼中的冤大头。这种“里外不分”的人,最需要摒弃。” 这样的人其实很常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类人,那就是“窝里横,外面怂”。他们喜欢占自己人便宜,喜欢割自家人“韭菜”,却甘愿当别人眼中的“忠犬”。 就像是一个“内胆大,外胆小”的农夫,他偷菜只偷自己人的菜,却不敢去到别人的领地去偷别人的。这样的人,有点“欺亲怕外”的意味。 这样的人的心理,其实一看便懂。他们不怕自己人,因为自己人能原谅他,而他们怕外人,因为外人会变着法子去对付他,所以产生这种“欺软怕硬”的心态。 ![]() 欺亲怕外,割自家人“韭菜”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的是自家人的爱,而“春风”吹又生的,恰恰是那些“窝里横,外面怂”的人。 在家庭之外,很多人其实都扮演着唯唯诺诺的软弱的角色,他们看起来很温柔和善,待人也很友好,可到底只是在外面。 当回到家庭里,他们便一下子变了脸,不但柔和的神情一转而逝,还变得“怒发冲冠”,到处指指点点,到处对人吆喝。 ![]() 外人一句奉承的话,其实就能让他们到处“奔走效劳”。别人的一个神情,其实就能让他们“不寒而栗”。这样的人,只是把最软弱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罢了。 反观自己的家人,无论家人对他们多好,甚至是苦口婆心去劝他们,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感激,而是觉得唠叨,觉得“家里人”比不上外面的人好。 他们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萍水相逢的外人,却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亲人。在外面所受的气,回到家便发泄在亲人身上,这不是把别人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吗? ![]() 欺亲怕外,甘愿被外人割“韭菜” 曾看到过这样一件事,令人深思。 单位里的小陈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别人对他的请求,他从来没有拒绝。而且多是有求必应,甚至不惜“两肋插刀”,舍身相救。 看起来这样的人有点“傻”,但还是挺“伟大”的。至少能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个“老好人”。 有天,他的同事找他借一笔钱。小陈只是问了个大概,可看到同事一脸哀求的样子,不忍心拒绝,便把钱借给了他。 ![]() 原来,同事是一个赌鬼。他上次输了钱,不敢跟家里人说,只好把矛头指在小陈身上,找这个人尽皆知的“老好人”借钱。 可几天后,想一次回本的同事,又把钱输掉了,而且这次还欠了一大笔的债。同事想继续找小陈借钱,可小陈说已经没钱了,况且他还没还。可同事对小陈板了几天的黑脸,小陈没办法,只好回家找妻子去要。 也就是因为这件与自己无关,可与外人相关的事,小陈不惜和家人大吵了一架,还动了手,让本是和睦的家庭变得“针锋相对”起来。 ![]() 窝里横,外面怂 小陈这种人,其实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会为了一个外人,会不惜和家人闹翻。“孰轻孰重”的权衡利弊在他们的心底,就是一句空话。 那些本就对自己不咋地,甚至使手段利用自己的人,他们把控了“窝里横,外面怂”的人的一种心理,就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面子的心态。 “窝里横”的人,很多时候会为了一些小事而忽略了大事,会为一些不怎么重要的陌生人,而欺负那些一生相伴的亲人。这样的人,有点让人寒心。 ![]() 家庭,本就是一个众人经营的小天地。要知道,坚固的堡垒并不是被外人攻破的,而是被里面的人“窝里斗”而攻破的。 要强,那便把强的那一面显露给外人看,这是一种原则和底线。可当你把强的那一面留给亲人时,这和捏自家人的软柿子有什么区别。 要柔,那便把温柔的那一面留给家人,这是一种明智。可当你把柔的那一面留给外人时,你不当“韭菜”,还有谁会去当“韭菜”呢? “窝里横,外面怂”的人,就像是家庭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到底,还是他们待人处事的方式出了问题。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