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颈部肌群与颈椎病
2020-06-15 | 阅:  转:  |  分享 
  
颈部肌群与颈椎病平遥县裴毅颈椎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颈椎
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退变、创伤、劳损、炎症及先天畸形等诸多方面叫颈椎病是国内约
定俗成的一个术语,其定义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叫颈椎病的诊断除有病
理基础外,还需包括一系列由此而引起的临床表现叫颈椎和椎间盘有X线改变而无神经或椎动脉症状者,可诊断为颈椎骨关节病,但不诊
断为颈椎病叫但是,病人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同步现象经常发生乳颈椎病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明但疗效评定大多以临床症状改善及自我感
觉为依据,其可比性,科学性较差,至今尚无统一的、量化的评定标准性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评价系统的效度以及
量化的程度不是很理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推拿手法对颈椎病人颈部肌群进行干预后,颈椎病人椎间盘形态、骨与关节的结构并没
有发生变化,病人临床症状却得到显著改善,甚至临床痊愈。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这样的问题:目前针对颈椎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系统的效力
如何?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凹七对肌肉动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很可能改变目前(对颈
椎病)的一些传统认识闽。1脊柱生物力学人体脊柱是一个稳定的“轴”,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甑曲,构成了生物力学
方面的优势是:四个生理弯曲形成的弧度使脊柱的强度和弹性比直立的脊柱大10倍冋。脊柱有三个基本的力学功能:提供在三维空间上的
生理活动;将头部和瓶干的载荷传递到骨盆;保护脊髓时。正常脊柱的平衡由两方面来维护,-为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
连的韧带,为静力平衡。二为外源性稳定,包括肌肉的调节和控制,这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内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基础,
外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前提。正常情况下人体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脊柱的静态和动态平衡问,为了完成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姿
势和体位平衡及稳定,肌肉随时都处在适应性变位状态中。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同时有赖于支配该肌肉的神经的正常功能。另外,关
节、韧带、椎间盘等结构也支持肌肉动力系统平衡稳定脊柱正常功能的实现。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方的平衡失调
均可影响到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椎间盘形成了椎体间的主要关节结构,在低载荷时椎间盘主要提供柔韧性,并随载荷增加而加大刚度,高载
荷时则提供脊柱的稳定性。椎体与椎间盘在承受压缩载荷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运动,在抵抗扭转力矩和剪切
时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抵抗压缩负荷的功能。韧带有协助控制运动的功能,是运动环节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韧带还是基本的牵张性
负荷承载结构,是防止脊柱过度运动的被动组件,韧带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肌肉动力系统使脊柱产生运动并维持脊柱
的稳定。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脊柱生物力学失衡是引起脊柱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的重要原因。2颈椎运动及退变与胸腰椎比较,颈椎是中灵活性
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差。颈部在日常活动中,要完成静力学(维持头颈正常姿势)和动力学(颈活动时的拉力
、压力、剪力等)的双重负担,并维持颈椎的稳定以实现其正常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屈颈几率大为增加,作为
支配颈椎各种运动状态的不同的肌群,在不良体位、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长时间保持屈颈姿势,颈屈/伸肌群对抗因重力而产生的前负
荷,呈向心/离心性收缩,可引起肌纤维损伤、肌力减弱,直接导致颈椎动静力平衡破坏及力学性能降低而加剧颈椎的退变。这些肌群包括:
①支配屈颈的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斜角肌、最长肌等,②支配伸颈的肌群,主要有竖脊肌、头颈半棘肌、头颈夹肌等,③支配颈椎左
右侧屈的肌群,主要有头颈夹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颈半棘肌、竖脊肌等,④支配颈椎左右旋转的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头颈半棘
肌、多裂肌、头颈夹肌和竖脊肌等。有实验表明问,颈部活动时人们对头颅姿势的控制与颈部周围肌群在三维方向上力矩的产生关系密切,
其结果导致颈部肌肉运动模式的一致性。而颈部肌肉功能异常时可产生异常的运动模式网,异常的应力环境使椎体、关节突关节与椎间盘所受
应力增加,导致颈椎椎间盘变性和/突出、椎体和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关节囊水肿增厚、韧带肥厚。这些病理改变的发生实际上是生物体自
身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性反应,其目的是使已经发生失稳的脊柱趋向于稳定。这些改变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对颈部周围的结构产生机械压迫和
/炎症物质刺激,影响颈椎周围血管、神经以及脊髓等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导致了头痛、头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运动及感觉功能
减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发生。颈段脊柱的载荷主要由头颅的重量产生,颈部肌肉和腱的力臂较小,而头颅运动时的力臂较大。这样颈部肌肉
产生的肌力就必须足够大才能提供头颅运动所需要的足够大的力矩冋,用以维持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和颈部的日常生理活动。一个旨在研究
颈部运动时颈部周围肌肉形态和力矩变化的实验表明岡,大部分的颈部肌肉在颈椎运动过程中维持80%的峰力矩。尽管每块肌肉在颈椎运
动过程中所提供的力矩差异很大。力矩(Moment)等于作用力F与作用线到轴的垂直距离d(通常称为力臂)的乘积。任何力对于不在
力作用线上的任意点都会产生力矩。躯干的重力线通常在第四腰椎的腹侧通过,也就是说重力线在脊柱所有活动节段X轴的腹侧,从而使颈
椎的活动节段获得向前的弯矩,这就需要颈部周围肌肉的间歇活动来维持力矩的平衡。研究表明网,头颈处于中立位时,胸锁乳突肌产生颈椎
在前屈方向的峰力矩,头半棘肌和头夹肌产生颈椎在后伸方向的峰力矩,斜角肌提供颈椎旋转方向的峰力矩。由此可见,肌肉的活动是由维
持脊柱的稳定性需要所决定的,颈椎的稳定、运动及不同姿势需要肌肉或肌群的外源性支持闽。郝永强等㈣通过直接切除大鼠颈背部伸肌群后
,髓核组织内细胞退变、坏死加速加重。其中尤以颈后部浅肌群组髓核细胞退变坏死明显。大鼠颈背部肌群切除后,还可引起椎间盘组织胶原
酶活性增高,进而影响胶原代谢,加速椎间盘的退变。颈屈加大了椎间盘的应力糾,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进一步引起了肌力的减低和颈椎
活动范围的减小网。适度的应力对维持椎间盘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但异常高应力环境却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原因。脊柱不稳发生后,加
剧了椎间盘的退变,进一步加重了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脊柱不稳发生后,小关节的关节囊所受的牵引力加大,产生充血、水肿和增生,关节
软骨损害退变,波及软骨下,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晚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和小关节增生,椎间孔前后径及上下径均变窄,刺激脊神经根和脑脊
膜返支窦椎神经产生临床症状。颈椎动力平衡失调后,一方面,韧带承载加大发生退行性改变,就力学性质来说,这意味着韧带的强度与刚
度的减低,韧带对脊柱稳定的保护作用降低。另一方面,韧带承载加大后引起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增生、肥厚、钙化甚至骨化,增
生的黄韧带使椎管变窄,对脊髓形成后方压迫。根据解剖学观察,几乎所有的颈椎韧带均有神经支配,如后纵韧带、关节囊等均含有丰富的
神经末梢。一旦应力达到—定域值,这些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即可传入冲动至中枢而产生痛觉。因此,颈椎韧带的力学异常可能是引起
颈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颈椎病人颈部疼痛的存在和颈椎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的减小,颈部运动常导致疼痛
加剧,为避免疼痛,患者常减少颈部活动。颈椎关节和诚肌肉活动的下降常可导致已经发生力学性质减弱的颈椎周围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
肌肉生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肌力进…-步下降。颈椎病人颈椎周围肌肉与健康人相比更易疲劳网。慢性颈部疼痛的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
屈、后伸及旋转肌群的肌力均显著降低,尤以后伸肌群肌力减弱明显网。肌肉运动的不平衡导致了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加剧了颈椎病的发生
和发展网。颈椎周围肌肉的劳.损和痉挛还可影响颈椎的屈曲度,长期的不良屈曲度可加速椎间盘和其他骨性结构的退变。当维持脊柱生理弧
度的诸组肌肉失去平衡时,可出现过伸、过屈或弧度消失、弧度加剧等异常m削。颈曲的形成是人类站立后为适应脊柱的四维平衡结构而在
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正常的椎曲决定了颈椎的正常生理功能。椎曲一旦改变,颈椎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病理改变而产生症状図㈣。
有研究发现网,单纯颈曲度改变无颈椎骨质增生时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颈部不适等症状。颈椎周围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紧张
、压力、焦虑、恐惧、怨恨等情感均可导致局部区域的血管收缩和颈部周围肌群的持续收缩,从而血流减少、肌张力增高,持续收缩的肌肉痉
挛可直接对颈部周围的血管、神经产生机械压迫,影响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加重了颈椎病的
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颈椎病人表现出了抑郁、焦虑等心理方面的损害卧糾强调颈部周围肌肉动力系统在颈椎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不
是忽视颈椎内源性稳定结构对颈椎病的影响,相反正是由于颈脊柱内外源性稳定结构平衡的存在,才使颈脊柱的稳定得以维持从而实现其正
常的生理功能;动静力平衡失调加速了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颈椎间盘退变归根到底表现在生物力学功能上的改变岡。颈椎病系由颈椎间盘
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引起,与颈段脊柱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倒。颈椎间盘切除术后病人前屈、后伸、旋转肌力及运动
范围均明显减低网。在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是始发因素,可影响颈椎整个力学系统的平衡、稳定与静力平衡系统的改
变。如果没有肌肉,骨韧带结合构成的脊柱将会在很小的压缩负荷作用下弯曲。有研究表明,去肌肉的尸体脊柱当所承受的轴向压缩载荷超过
20N时就会发生弯曲叫3推拿与颈椎病推拿作为中医学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观察到肌肉疲劳
发生后,肌内压增高,局部缺血,进一步造成氧化代谢降低,血乳酸增高㈣小+排出率降低,PH值降低,从而降低肌纤维的传导速度,引
起肌肉收缩力量的下降,进-?步导致了肌肉疲劳的持续发生。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提高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
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利于肌纤维的再生和肌力的恢复,进一步改善肌肉组织的力学特性的⑶,消除疼痛,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阡啊。在
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颈椎病人的颈部周围肌肉力学性能与正常人相比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大,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推拿手法作用后,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病人颈部周围肌群力学性能,改善甚至消除颈椎病人颈部疼痛等相关症状。颈
部周围肌群力学性质的改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意义重大,它是颈椎病发生发展及推拿手法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4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悄悄的改变,完整的医学体系应当包括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四个方面,颈椎病人完整的治疗计划也应当包括这四个方面。有研究表明,亚临床状态的颈痛病人就已经存在颈部肌肉耐力的下降和颈椎活动角度的减低s网,颈腰背疼痛与周围肌群的痉挛及疲劳有关”伽,是导致缺勤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病人的亚临床状态就对颈部肌群肌力减低趋势进行有效的干预,遏止和减缓颈椎退变的趋势,将大大降低颈椎病的发生率。2020年6月10日
献花(0)
+1
(本文系鞠躬尽瘁向...首藏)